學術交流 專題講座

時 間 教  授 講   題
1987/03/04-04/04
玉城康四郎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由禪定看印度佛教
1989/08/10-08/15 華珊嘉
(Sandra A.Wawrytko)
紐約州立出版社書畫主編
禪對美國文化的衝擊與影響
1992/09/15-08/21 穆克紀(Dr. Biswadeb Mukherjee)
印度國際大學退休教授
梵文、巴利文、印度佛教
2002/04/08-04/25 三友健容教授
(Prof. Kenyo Mitomo)
日本立正大學教授
1. 阿毗達磨原理
2. 梵文寫本解讀
2002/04/10-08/07 楊曾文教授
(Prof. Yang Zengwen)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1. 日本佛教史專題
2. 中國禪宗的形成與早期發展
2002/12/17-12/18 柯新斯教授
(Dr. Lance Cousin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國倫敦巴利聖典協會主席
Pali Text Society: PTS
1. A newly discovered Sanskrit manuscript of the Dirghagama
(談新出土梵語長阿含寫本)
2. Jhana, the formless attainments and the historical Buddha
(禪那、無色定與歷史上的佛陀)
2002/02/24-02/27 馬紀博士(Dr. William Magee)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




1. Introduction to Debate in Tibetan Buddhism.
(西藏辯經簡介)
2. Collected Topics.
(攝類學)
3. Identifying Isolates.
(辨認反體)
4. The Object of Negation.
(所破的對象(對境))
5. Reasoning about Emptiness.
(空性的論理)
2002/02/26-03/26 性空法師
印度那爛陀大學
《俱舍論》「分別賢聖品」
2005/01/10 然布杰教授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師範學校
多羅那他的《他空心要論》
2005/03/15-03/23 船山徹
日本京都大學副教授
Perception, Conceptual
Construction and Yogic Cognition According to Kamalashila's
Epistemology.
中期印度佛教的認識論及蓮華戒(Kamalashila)論師對瑜伽行者的直接知覺之詮釋
2005/11/14-11/25 Prof. Richard Gombrich
英國牛津大學退休教授
1. How close can we come to the Buddha? Sources and methods.
(我們能了解佛陀到什麼程度? 資料和方法)
2.Buddhist karma and rebirth
in historical context
(從歷史背景看佛教的業與輪迴)
3. The Buddha's metaphysics as a reply to brahminism : analysis of the person and dependent rigination
(佛陀的形上學作為對婆羅門教的回應:對人的分析以及緣起)
4. Buddhist ethics: the centrality of love and compassion
(佛教倫理:以慈悲為中心)
5. Buddhist meditation, brahmin cosmology
(佛教禪修、婆羅門宇宙觀)
6.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Buddhism: is the Mahayana so different?
(佛教的整體性與多樣性:大乘如此不同嗎?)
2006/11/24-11/28 Shunzo Onoda
小野田俊藏教授
1. 西藏大藏經被帶到日本的動機和經過
2.西藏大藏經的歷史
3.目錄和檢索方法
2002/01/10 霍普金斯
(Prof. Jeffrey Hopkins)
美國維吉尼亞(Virginia)
大學教授
Tibetan Buddhism:Other-emptiness in the Jonang Tradition;Self- emptiness in the Ge-luk Tradition
(西藏佛教——覺囊派的他空與格魯派的自空)
2002/01/24 魯柏葛汀(Rupert Gethin)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教授
Can we know what the Buddha really taught? Some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the Pali
Nikayas(佛陀究竟說了什麼?略談巴利尼柯耶研究之方法論問題)
2002/04/01 楊曾文(Prof. Yang Zengwen)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中國佛教與東方文化
2002/06/10 楊曾文(Prof. Yang Zengwen)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中日佛教的比較
2002/07/05 霍普金斯(Prof. Jeffrey Hopkins)
美國維吉尼亞(Virginia)大學教授
Nagarjuna's Views on Life and Liberation
(如何做人或解脫——請聽龍樹說)
2002/08/05 周文廣(Charles B. Jones)
美國天主教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大學副教授
Foundations of Ethics and Practice in 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m
(中國淨土宗的倫理與修行基礎)
2003/03/19 倫珠梭帕格西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退休教授
聖道三要
2004/03/03 瞿海源教授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研究員
談宗教社會學的調查與研究
2004/03/27 莊國彬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博士
說一切有部之解脫道——文獻與方法
2004/03/30 莊國彬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博士
說一切有部之解脫道——略述五道
2004/05/06 貢噶旺秋仁波切
印度宗薩學院
《中論》供讚
2004/08/17 Elizabeth Napper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宗教研究博士
西藏比丘尼與西藏比丘尼計畫
2004/11/10 Professor John Powers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宗教研究博士
澳洲國立大學教授
"Hermeneutics According to the
Samdhinirmocana Sutra”
(詮釋學——以《解深密經》為依據)
2005/01/05 陳國燦教授
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
龜茲石窟藝術之鑑賞
2005/01/10 然布杰教授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民族師範學校教授
多羅那他的《他空心要論》
2005/01/13 越建東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神學與
宗教研究所佛學研究博士
早期佛教中一個重要道架構和各個相關禪修公式之研究
2005/03/22 船山徹
日本京都大學副教授
真諦三藏著作的特徵——中印文化交涉的一個例子
2005/04/21 周文廣(Charles B. Jones)
美國天主教大學副教授(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U.S.A).
Yuan Hongdao’s袁宏道(1568-1610) Xifang helun 西方合論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Ming Pure Land Thought
袁宏道的《西方合論》與晚明淨土思想發展
2005/06/08 宗玉媺博士
德國漢堡大學印度學系博士
空與累積功德:以語文學(philology)為基礎之佛教思想研究
2005/08/11 林西華先生
愛沙尼亞塔圖大學博士生
《華嚴經》〈入法界品〉的歷史來源
Gandavyuhasutra as Historical source
2005/09/06 落合俊典教授
日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
大學專任教授
日本古寫經資料的價值
2005/09/06 衣川賢次教授
日本花園大學教授
日本古寫經
2005/09/07 青木進先生
日本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
之學術開拓(frontier)研究員

數位影像與CBETA間之介面開發(テヅタル画像CBETAとのィンターフエースの開發)

2005/12/07 朱慶之 教授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佛教漢語及其研究
2006/05/10 索羅寧教授
(Prof. Solonin Kirill Jurievitch)
聖彼得堡大學哲學系東方文化
與哲學部副教授
西夏禪宗的特色
2006/07/28 Dr. Mario Poceski
Assistant Professor of Buddhist Studies and Chinese Religions, Religion Department, and Af.liate Faculty, Asian Stud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Florida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 助理教授
“Reassessing the Hongzhou School’s Basic Character and its Role i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an Buddhism.”
重新省思洪州宗的特色與其於禪宗歷史發展中的角色
2006/10/02 無著法師
錫蘭培羅迪釀(Peradinya)大學博士學位
The comparative notes of Maddhyama Agama
中阿含比較研究
2006/10/25 Prof. James Robson
Ph.D. Stanford University
"The Southern Sacred Peak [Nanyue 南嶽] : Buddhism, Daoism and Local Religious History in Medieval China”
(南嶽——中世紀中國之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史)
2006/10/31 李明芳博士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
CBETA佛典集成新式標點實務說明
2006/11/22

廖肇亨教授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日本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

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從明末江南的臨濟宗到日本的黃檗宗



國際交流概況

編號
學 校 系 所

締約時間

合作項目

佛教大學 1989/10/15  
立正大學佛教學部 1991/01/12  
駒澤大學佛教學部
1994/03/17  
花園大學 1998/04/01 教育及研究者的交流
學生的交流
共同研究與學術研討會的舉辦
學術文獻、資料的交換
其他交流活動



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所 1999/05/29 研究生交流
師資交流
出版物交流
召開佛教學術會議
合作佛學研究及學術著作的出版
中山大學人文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
1999/05/29
教師與研究者之交流
學生之交流
共同研究及學術研討會之舉辦
學術文獻與資料交換
其他交流活動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 2002/08/10 教師與研究者之交流
學生之交流
共同研究及學術研討會之舉辦
學術文獻與資料交換
其他交流活動
山東大學宗教、科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 2003/09/15 教師與研究者之交流
學生之交流
共同研究及學術研討會之舉辦
學術文獻與資料交換
其他交流活動
塔里木大學
2004/11/15
教師與研究者之交流
學生之交流
共同研究及學術研討會之舉辦
學術文獻與資料交換
其他交流活動
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 2005/10/21 教師與研究者之交流
學生之交流
共同研究及學術研討會之舉辦
學術文獻與資料交換
其他交流活動


聖彼得堡大學東方研究學院
The Faculty of Oriental
Studies at St. Petesburg
State University
1999/10/06 教育及研究者的交流
學生的交流
共同研究與學術研討會的舉辦
學術出版物的交換
其他交流活動

法身寺基金會
Dhammakāya Foundation
1990/07/05 教育及研究者的交流
學生的交流
共同研究與學術研討會的舉辦
學術文獻、資料的交換
其他交流活動


根特大學
Ghent University
2007/10 學術研究人員的互訪交流
研究文獻及教育、研究資料的交換
提供訪問學人互訪之協助

密西根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
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Buddhist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1990/11/14 學生交流互訪
學者交流互訪
出版物的交流
合作舉辦國際會議
維吉尼亞大學宗教研究所The Department of
Religious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2002/09/04 學生交流互訪
學者交流互訪
出版物的交流
合作舉辦國際會議
史丹佛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Stanford Center for Buddhist Studies
2007/11 教學研究人員互訪
提供交流學生相關課程
學術出版物和資訊之交流
雙方合作具體之形式

雪梨大學宗教學系
Department of Studies in Religion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2004/04/22 教學研究人員互訪
提供相關課程
學術出版物及資訊交流
籌備未來合作之具體事宜



歷年國際會議

編號 會議名稱 會議時間、地點 主題與子題 發表篇數 與會人數
1 第一屆
中華國際
佛學會議
1990/01/19-01/21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主題:
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
共計:42篇 約200位學者、參與者與會
2 第二屆
中華國際
佛學會議
1992/07/18-07/21
台北圓山大飯店
主題:
傳統戒律與現代世界
共計:26篇 200多位學者、參與者與會
3 佛教與中
國文化國
際學術會
1994/07/23-07/25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主題:
佛教與中國文化
共計:46篇 近200位學者、參與者與會
4 第三屆
中華國際
佛學會議
1997/07/19-07/21
國家圖書館
主題:
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
共計:46篇 近300位學者、參與者與會
5 第四屆
中華國際
佛學會議
2002/01/18-01/20
中央研究院
活動中心
主題:
佛教與廿一世紀
子題:
佛教與修行
佛教與社會
佛教與資訊
中文:16篇
英文:19篇
共計35篇
400多位學者、參與者與會
6 第五屆
中華國際
佛學會議
2006/03/04-03/06
法鼓山
國際會議廳
主題:
觀音菩薩與現代社會
子題:
觀音信仰之形成與演變(歷史、文獻、思想、區域)
觀音修行法門與儀軌
觀音圖像藝術與文學研究
觀音信仰與人文、社會關懷
觀音菩薩與民間信仰
中文:10篇
英文:15篇
共計25篇
約300名學者、參與者與會



兩岸交流活動與研討會

編號 活動名稱 時間、地點 活 動 主 題 特 色 與會人數
1 佛教文學與藝術研討會 1998/04/11-12
臺灣大學思亮館國際會議廳舉辦;本所主辦,「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承辦,另有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協辦

「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
邀集了兩岸文學與藝術相關領域的學者三十多位提報論文與講評、主持 約200位學者、參與者與會
2 兩岸第一屆
佛學教育座談會
1998/07/07-07/13
國立師範大學綜合大樓
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座談會暨博覽會 除了大陸九個單位的代表參加,國內計有十四個佛學院所與團體參展或加入協辦行列。 參與人數有一千多人。
3 海峽兩岸佛教學術會議 1998/09/06-07/07
大陸北京市
本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合辦
「佛教與東方文化—紀念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年」海峽兩岸佛教學術會議 共計30篇論文發表,台灣9篇,大陸21篇。 約百餘位學者、參與者與會
4 兩岸佛學教育研討會 2001/11/10-07/11
台北天母國際會議中心
「兩岸佛學教育研究現況與發展」研討會 收錄14篇報告,出版『鑑往知來』論文集 約200位學者、參與者與會
5 兩岸第二屆
佛學教育座談會
2003/09/07-07/08
於北京「中國佛教學院」舉行,由本所與「中國佛教協會」合辦
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座談會 邀請國內數個佛學院所代表前往大陸進行交流觀摩。 近200位大陸學者、學僧與會
6 法顯與中國佛教文化學術研討會 2003/09/09-07/11
於大陸山東青島黃海飯店舉行,由本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暨「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等合辦
法顯與中國佛教文化-紀念法顯赴印取經由嶗山登陸回國1590週年 大陸主辦單位安排在9月11日上午於華嚴寺停車場為法顯大師的銅像舉辦隆重的揭幕儀式。 40多位學者與會,然參與活動則有數百人。
7 兩岸佛教學術與教育發展研討會 2003/10/18-10/19
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會議廳
「兩岸佛教學術研究現況與教育發展」研討會 共有15篇報告,集結出版為『承先啟後』論文專集。 約200名學者、參與者與會



訪問學人一覽表

序號 參訪日期 姓名 國籍 單位&職稱 交流內容
1 2004/08/01-2004/09/30 馮達文 中國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學術研究
2 2004/08/01-2004/09/30 龔雋 中國 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 學術研究
3 2004/08/01-2004/09/30 肖平 中國 廣州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學術研究
4 2004/11/02-2004/11/18 Dr. C. John Powers 美國 國立澳洲大學/教授 舉行演講
5 2004/10/15-2004/10/25 Anita Sharma 印度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Associate Professor 學術研究
6 2006/12/07-2007/01/26 古瑪莉(Esther-Maria Guggennos M.A.) 德國 Ghent University/Ph.D. 學術研究
7 2007/06/10-06/18 Bonnie Adrian 美國 University of Denver/Assistant Professor 學術研究
8 2008/09/12-10/04

衍真法師

中國 江西佛教院副院長兼教務長 研究與交流



訪問學員一覽表

序號 參訪日期 姓名 國籍 單位/職稱 交流內容
1 2004/05/01-05/15 Cuong Mai 美國 印第安那大學宗教系/博士生 學術研究
2 2004/09-2005/08 林西華 愛沙
尼亞
塔爾圖大學/博士生 學術研究
3 2005/09-2005/12 姜南 中國 北京大學/博士生 學術研究
4 2005/09-2005/12 邱冰 中國 北京大學/博士生 學術研究
5 2005/09/01-2006/08/30 Pawel Zygadlo 荷蘭 Jagiellonian University/student 學術研究
6 2006/08/01-08/30 Julch Thomas 德國

University of Munich/Ph.D.

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