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校友簡介

--八寶傳奇

潘莉健 張瓊夫 陳紹韻 劉丁齡 

 能融法師 黃怡琪 黃寶瑤

您品嚐過滋補養生的八寶粥嗎?將八寶中的每一寶分開來煮食,都是極具營養的美食;如果將之聚集,則是溫潤的組合。這如同民國八十五年度新進中華佛研所的八個獨行俠,他們和平的相遇,締造了「舞」林的傳奇 (弄文舞墨,故名為「舞」)

說起本班,可真是「顛覆傳統」的一代!由於本班成員注重內在涵養的美德,所以較不顧忌如何滿足環境的完美要求,常被學長指稱為「很有個性的一班」。然而我們的「個性」並不是有稜有角、會傷人的那種,而是擇善固執且合光同塵的這種。

到底是怎樣的傳呢?請待下節分解!︿︿︿︿︿︿︿︿︿︿︿︿︿︿︿

首先我們將廣角鏡集中在「真大俠」身上,真大俠──世稱「天真法師」。記得一年級上聖嚴師父的課時,聖嚴師父問她:「『天真』這名字是妳師父取的,還是妳自己取的?」她理直氣壯地回答:「師父取的!」「嗯,取這名字真好!」

大部分的人對「天真」之為法名,都覺得「不可思議」!不少人也有聖嚴師父這般慈悲的回應,但沒人像他老人家那樣直問過,甚至有人聽到這樣的法名,總是笑個不停。總而言之,到目前為止還無人領悟出「天真」的禪機,只有她本人默默傳承「八功德水自天真,先洗眾生業垢塵」的大悲使命。

如果光看她沉靜、嚴肅的外表,總會覺得與「天真」的名字不相符合。多年前曾領教過她無情香板的童僧,早就封她為「最酷的比丘尼」;沒想到來佛研所,也被授課「宗教研究方法學」──第一屆的學長──梅迺文老師稱為「酷酷的比丘尼」。這可真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呀!

其實她是「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熟識她的人都深刻體會到她純真的赤子之心。尤其近年來年事已高,歷盡滄海桑田,使命感已經化為踏實的平常心,不太容易兇得起來 (本來就不怎麼兇嘛!只是「酷」而已)

在校的學習過程中,她對語言文獻的研究較有興趣,不過看起來不太用功,而且外緣太多,常涉入有情的「生死大事」。因為興趣廣泛,對於現代安寧療護、醫學倫理、心理輔導等學科偶有涉獵,尤其對於偵探小說不能忘情。在某報「大家來辦案」的每月專欄裡,曾經因為推理正確而得到獎品。在公眾場合中,有時會聽到她用優美的音聲在咬文嚼字、歌頌太平,像「史艷文」一樣;在評論文章或討論課題的時候,她有時幽默,有時犀利,也許不是讓人「悲欣交集」,而是「卑心焦急」吧!

她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從〈雜阿含〉一○一三、一○二二、五七四 三經經群看「善終輔導」(spiritual and pastoral counseling)》。她希望將來在佛學學術研究的領域中繼續學習;能不斷地親近具德圓滿的大乘善知識。

接下來,我們將鏡頭移到同是頭頂發亮、光芒四射的「融大俠」──能融法師。在剛入學時期,被教授梵一的齎因法師號稱為「能夠融化」的「能融法師」。她與「立刻融化」的「立融法師」,常是選修同學搞不清楚的對象。其實本班的能融法師穩重、內斂,與活潑、調皮的立融法師很不一樣。這並不是說融大俠不活潑、調皮,而是「能夠」與「立刻」的差別罷了。

融大俠原是馬來西亞的僑民,後來移居澳洲,並獲得教育心理學碩士學位。入學前方披薙一年,於三年級上學期的冬月受具戒。她平時沉默寡言、惜語如金,這是因為她不喜囉唆、廢話;但如果您認真地請教她對時事與學問的看法,她會滔滔不絕地具實以告,有時甚至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其俏皮對應的論辯功夫,已經被學長尊稱為「小辣椒」了!

持戒嚴謹的她,也樂於助人,尤其當同學們遇到中、英對翻的困難時,她常是被求助的熱門人物。對於公眾活動,她並不熱衷參與,有時像「藏鏡人」一樣,在喧鬧的環境中,像野鶴無言地悄悄飛逝。

在校時,她專攻巴利原典及戒律,畢業論文題目是《律制、清規及其現代意義之探究》。除了學校的課業,她還投入常住的文化事業──將印順老法師的著作翻成英文;同時也常協助所裡中、英翻譯的事務。

畢業後,融大俠已榮歸澳洲華藏禪寺。身為常住第一代出家女弟子的她,承擔起規劃僧伽制度的責任。但願龍天護法降吉祥,令她所作皆辦,具諸佛法。如果您到澳洲旅遊,除了看無尾熊之外,別忘了拜訪能融法師喔!

欣賞過本班兩位尼師的風采之後,請睜大眼睛看看這位「一支獨秀」的模範生──「窮大俠」。啊!寫錯了!是「瓊大俠」才對。這都是被自稱「貧僧」的惠敏法師,將之稱為「窮夫」的影響所致。這位本班唯一完整學過藏文、日文各兩年課程──唯一的男眾──「張瓊夫」同學,常被新進學弟、妹或校外人士誤認為是所裡的教師。其按部就班地修過梵、藏、巴的課程,對語言有精闢入理的見地及研究能力。不過,由於修行法門的考量,他已經棄「藏」從「巴」了。

瓊大俠是同學們在語言學上的顧問,更是全校的電腦顧問。對於學弟、妹的需求,他總是熱心地協助、耐心地教導,簡直是大多數人的讀書顧問。來自高雄的他,是一位略具鄉土氣息的標準讀書人。由於鎮日埋首書堆,體型已經逐漸向「怪老子」看齊。希望我們這位佛教的青年才俊,多多運動才好!雖說如此,他對陽明山的許多旅遊地點,倒像自家的校園一樣熟悉。

常常直言無諱的他,論起事理像個老學究似的,把學弟、妹唬得楞楞的,甚至深信不疑;只有本班若干同學不以為然。由於涉世未深,對於人世間的一些現象,自然無法寄予同情的理解,這或許是他立志成為學者的風格使然吧!他的確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才,本班於二年級時所籌辦的「佛學論文發表研習營」,就是他一手策劃的。

他的畢業論文題目是《高效能的佛典研究資料管理模式》,他是少數能運用原來的專長撰寫佛學論文的高材生。在他論文的末頁,附有「阿毘達磨」的資料檢索光碟片,提供給研究「阿毘達磨」的同好者一個很大的方便。目前他已經赴大陸南京大學教授巴利語及梵語。教完一年,將赴國外留學,成就他的學者志業。祝願他一切順利、成功!

談完了本班的唯一男眾,接下來就是五位裙釵的剪影。說起裙釵,其實筆者很少看見她們穿裙子,這是為了當女俠的原因,飛來飛去比較方便。其中一位「琪大俠」──「黃怡琪」同學可是有真功夫的喔!她長年修練太極拳,筆者也曾經向她拜師學藝。在練拳的過程中,發現她是一位很懂得「放鬆」的年輕人,在悠閒的生活步調下,還會認真思考人生哲理,把頭髮都想白了。

擁有「少年白」髮的她,來自於純樸的澎湖,在開朗、健康的家庭中成長。她最具有「女中丈夫」的帥氣,但性格隨和,很尊重別人的意見。她那閒情逸致的特質,有人以為不夠嚴謹及積極,然而儘管她沒有感染到佛研所裡緊張的讀書氣氛,但是她的真誠、謙抑,始終是令人願意信任的朋友。

或許還保有大學時代浪漫的學習態度,當一年級時,即使完全沒摸過電腦的人都趕忙學電腦,以利報告的快速完成,只有她「處變不驚」,仍然一字一字地揮毫,稿紙上飛揚的是她俊秀的字跡及浪漫的心……。當然不久之後,在人事劇烈變遷的衝擊之下,她也知道隨順現實而應變,是修行的功課之一。

除了太極氣功的鍛鍊,她還寫得一手好書法。在大家汲汲營營地追求學業的成就時,她從來不間斷地練習寫大字,真可說是「龍的傳人」,不過是個已被佛陀降伏的神龍。

由於哲學系的背景,她擅長思考儒、佛間的相異,曾專門研究過天臺宗的教理。預期撰寫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求生西方淨土之現世倫理》,已於三年級時通過審核,目前正在進行論文的撰寫,並留在所裡擔任行政人員。讓我們期待她論文的完成,且在人事的歷練上,更增長修學佛法的信心。

在學長的印象中,除了「琪大俠」隨興在溫泉路上表演的太極功,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她與「卿大俠」配合演出的「月亮歌舞劇」。所謂「卿大俠」就是「陳滿卿」同學──此「滿卿」非彼「滿清」 也!

記得以往住在宿舍時,常會聽到隔壁間傳來她愉悅的口哨聲。如果下起雨來了,說不定她還會獻唱一曲土耳其名謠呢!她最喜歡哼唱:「我在夕陽下,默默地問晚霞……。」嗯,如果想念她的時候,就唱唱這首「海誓」吧!念佛的人還可以同時修落日觀。

她是本班極負責任的財務大臣。無論是辦活動、購書或出外郊遊,把錢交給她保管準沒錯。她那精細的財務報表,追討負債者的公正態度,真令同是銀行系出身的筆者自嘆弗如。因為筆者不但常常忘記荷包裡還有多少銀兩,更不會記得誰還沒繳錢。

雖然她常自嘆研究能力不足,但是她的勤學卻令人激賞。不管懂不懂,她總是努力地多聽、多看。她最喜歡買書,凡是不懂的都想買回去看看,書籍之多,令人咋舌!

她對生死學及心理治療很有興趣,目前正在計劃寫論文。除了對知識有學習的熱誠,她也常拿著念珠念佛。對聖嚴師父忠心耿耿,逢人常勸化參加農禪寺的禪七。不但勸化人多學習,看不慣的時候也會仗義直言,儼然一附「大姊大」的模樣。她的烹調手藝是一流的,有機會就煮好吃的請我們;平常像是照顧大家的褓母,還會在耳邊叮嚀,簡直把我們都當成她的姪兒在照料哩!她真像是「大家的媽媽」呀!

再來就要談到「莉大俠」──「潘莉健」同學,可是蕙質蘭心、聰明伶俐,尤善於體貼別人。平日熱心公益,廣結善緣,而得道多助。由於在大學時,曾擔任過服務性社團幹部,因此,辦活動的功力可不是蓋的!不過,她就讀佛研所的目的,在於明思解惑,故暫時將此一身好功夫潛藏起來,專心於道業之上。

  進入研所之後,她除了修習義理教史相關課程,於佛教文獻的研究更是深感興趣。在學長們的鼓勵之下,短短的三年中,不僅僅上過印度、中國、西藏佛教史,以及佛教語言文獻等課程,也不忘每年寒暑假參加中研院舉辦的宗教研討會及南藏傳的禪修活動,實際體會解行並重的生活

  原先她想寫出一篇研究佛教團體舉辦兒童夏令營的論文,以因緣不具足而作罷。其後,又由禪觀轉向以中國佛教經錄為研究主題的論文。至於,內容如何呢?可是相當精采喲!讀者諸公請親自去瞧一瞧吧!

接著要介紹「齡大俠」──「劉丁齡」同學。她在一年級時即展現「背功」的能力。無論是梵語還是日文,聽她熟悉的背誦,很難相信有時竟是前一天晚上「補功」的成效。果然「年輕就是本錢」!

她不但「背功」一流,「睡功」也是十足厲害,不過這是因為她身體虛弱的緣故。經常看她面有菜色,不禁覺得很心疼!從沒看過在運動的她,談起體壇新聞──尤其是網球名將,竟然熟如家史,神情立刻顯得光采煥發,一點也沒有疲累之相。

她的文具用品方便、齊全,還常提供給同學作不時之需;寫起筆記來端正工整,一絲不茍,令人樂於借閱。說起話來慢條斯理、老神在在。她是父母親過不惑之齡方獲得的掌上明珠,是眾人疼愛的么兒。雖然她想訓練自己獨立,然而孝順、乖巧的她依然為此「甜蜜的負擔」而隨侍在旁,因為她始終是母親最知心的伴侶。

她對史學、倫理學有極大興趣,但對淨宗大德的語錄,更是百看不厭,矢志追隨。舉家修持淨宗,而她除了以家為道場,更嚮往終身當都市叢林裡的隱士。

在本班中,同樣善於體貼他人的是「韻大俠」──「陳紹韻」同學。她是佛研所歷屆以來最年輕的入學者。她溫柔婉約、楚楚可憐,是令人想保護的對象。

她天真、善良,讓人覺得溫暖、親切,尤其善於安慰別人。能忍耐,但不委屈;樂服務,但不勉強。樂天知命的她,儘管在入學之初即遭父喪之變,但她卻將這份失落轉化為有意義的研究。她的畢業論文題目正是《阿含經典之喪親輔導個案初探》。

她專攻佛教初期經典及喪親輔導。曾經接受「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初階及進階課程的義工訓練。平常喜好大自然音樂及畫畫。經過三年學術生活的洗鍊,她愈來愈能獨立思考,愈來愈有自信,對於未來也有隨緣掌握的安然與自在。目前在佛教電子佛典協會工作,期待將來有繼續深造的機會,並能深入藝術之美的殿堂。但願她美夢成真!

  這就是本班的八個寶貝。像八個天使一樣出現在佛研所的某一段時節,然後各自飛向屬於他們的天空。曾經,他們意見相左,但不失和樂融融;共同走過成長的歲月,分別發展獨特的性格。柔和的堅持是他們共同的特色。儘管世事多變、人心無常,但願我們恆保那份誠摯的善意,在未來不可知的因緣遷流中,仍能互相信任,彼此護持。

(天真法師執筆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