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09電子報第二期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校友會

網址 http://www.chibs.edu.tw/chibs/achibs/achibshome.htm

本電子報採不定期發刊

目次

 

【 內容】

【校友最新消息】

  • 佛研所人事異動,原學務組林子芸轉任研發組,第十五屆校友黃怡琪接任學務組。

 

  • 開智法師搬到學校宿舍去了,新地址如下:

    林錦華

    600-8833

    日本國京都市下京區西酢屋町16

    龍谷大宮莊B405-1

    Tel/Fax:002-81-75-344-4313

    E-mail:KC-Lin@ryukoku.seikyou.ne.jp

     

  • 徐立強伊妹兒(email)更改。由原來的 srch@ms27.hinet.net 改為 yuton.sri@msa.hinet.net 。歡迎有事與他聯絡。

     

  • 第四屆校友道融法師率先捐款一萬元,響應「慶祝母校二十週年所 慶」贈送紀念品活動,依據89.10.22新竹福嚴之旅開會決議,擬送
    母校花崗岩石碑 、禮堂布幔 、樹苗(每位校友種一棵) ,目前陳會
    長正積極與農禪寺工務室接洽中,將配合整體景觀設計、估價。若
    有進一步消息,將以最快速方式通知校友們。

  • 第十七屆畢結業校友共十人,即顯智法師明光法師章慧法師見瑜法師大常法師性叡法師周柔含常慧法師蔡明珠許育鳴

▲Top

【活動報導】

▲Top

【e世散記】

  •  繼欣法師弘講心得分享

 

◎學生感言

 

燈光、雨聲、謐靜、空屋。午後學生帶走了一份濃縮的師生緣,留下一屋的冥想,似曾相識的感覺,揮掃不盡,依稀彷彿又回到了從前 ¥#◎*※&℃。

 

     菩提幻有樹、

             明鏡亦是台;

             本來無一物、

             處處惹塵埃。(林同學 法學四)

 

             千人千般若、

             人人不相同;

             如欲脫苦海、

              一心勤學佛。(洪同學 中語一)

 

             器具盛水不可倒蓋,

             穢者、靜之;

             有裂痕者、無以盛載之。(李同學 行政四)

 

              一事無成漸呈老,

             眾學盡博仍白頭。 (楊同學. 中語一)

 

              佛法是慧劍,

    他讓你一無所有。 (何同學 法學四)

 

              未達圓滿之前,

              凡事只能執著;

             直到到達不知何謂執著,

             那做什麼都是本平一心。 (陳同學 行政四)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未來果、

             今生作者是。 (廖同學 財法四)

 

        無言! (蔡同學 任職台鐵)

 

師父:

     很感謝您帶了我們一個學期,和您相處的過程中,

     您總是用最和緩的方式讓我們接受您的佛學理念,而不用您無礙的辯才強剝掉我們既有的價值觀,這樣的方式實在令我獲益良多。

雖然,我們看起來都是一副不精進的樣子,您交代的功課也都沒有很確實的做到,但我們都是很有心想對佛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師父只要再多給我們一點時間,我們在您的潛移默化之下,一定會對佛法的追求越來越積極的。

 

師父!您辛苦了!敬祝

 

                                道安       

                                                              弟子

                                                                       國◎ 敬上

                                                                          89/12/30

----------------------------------------------------

 繼欣法師叮咛

  貪婪的心儘是在捕捉即逝的光影,翻閱一下學生的卡片及他們一學期下來的心得,依稀彷彿是我曾經在來時路上烙下的腳印!

 

  「喂!師父!我叫林◎◎,我們是台北大學正覺社的學生,我們……。」

  電話鈴響,傳來對方謙卑的聲音,就這樣,每週六早上我進出於正覺社門,與一群學佛青年研討《學佛三要》—小乘與大乘何者為殊?如何增進信心?怎麼樣觀眾生是我們的父母?佛法與世間法如何取捨?親情?債主?恐怖黑面紗是什麼?出家人可以遊行抗議嗎?個性內向,怎麼辦?小時候為什麼喜歡分屍小蟲?真的有聖人嗎?……。

 

  每場我們都有精彩的節目,場場也都會有傑出的表演者或是高歌、或是轟砲、或是宣讀、或是舞蹈、默劇……,而旁邊不忘勤於佈置場面、更換道具、旁白、伴舞的團隊人員。

 

  一學期的相處,從他們身上,我看到台灣的新氣象,我也看到自己要邁進的方向,期許在菩薩道上更能確實予以自利、利他的圓滿功德。而從他們身上所感染的那一股“真”的氣息、“真”的演出,禁不住,我也寄上一份“真”的性情:

 

              歡迎你們!

     乘搭「法鼓」車,

              歡迎你們!

              於菩提路上,

              與我們攜手前進;

              在這學期的終點站,

              我欲懇切的贈予一句話:

              唯有佛法能帶給我們真正快樂!

              祝福大家!

              有緣再見!

 

                                                繼欣

                                                  89/12/31

▲Top


  • 梁淑美弘講〈普賢菩薩行願讚心得分享(共七講)

    ----------------------------------------------------

◎普賢行願讚第一講                       

                      2000/10/26

                                                          梁淑美主講

一、教材說明

     這一次上課的方式會與上維摩詰經的方式不一樣,維摩詰居士是八地菩薩,一個修到八地的菩薩,一定有很大的智慧與很大的方便,所以上課著重在般若智慧,也就是知見以及修行的態度方面;而「普賢行願讚」包含行與願,是從成佛的因到成佛的果,所以這次上課會偏重在修行的方法,要從實際來談一談怎麼修。

     這一次上課的參考資料有聖嚴師父的「普賢菩薩行願讚」小本隨身書,果煜法師的「萬里雲天」中一部份,另外參考「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四十品」,前兩種是大家可以拿得到的,其實整個「四十品華嚴經」就是「普賢行願品」,我們知道華嚴有「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不管在哪一部華嚴都有「普賢行願品」,是非常殊勝的。不過我們要上的「普賢行願讚」不在華嚴經裡面,是唐 不空三藏翻譯的,只有偈誦,沒有散行;我們為什麼要上「普賢行願讚」呢?因為它包含我們平日所知道的「普賢十願」及其所沒有的,可以補充的,所以我們直接用這本偈誦。如果你平常有誦普賢行願品的話,可以繼續持誦,否則你也可以誦這行願讚。

二、上課方式

     這一次上課的方式,要實際作分組討論,因為我們要講些實際的東西、細節,所以每次上課的錄音帶,要有人整理出來,把資料發給缺課的菩薩,這樣才銜接得上。(小組討論的部份則不用)

三、內容簡介

    1.普賢菩薩的介紹

  在華嚴經》法華經》悲華經》大智度論》及密教部中都有提到普賢菩薩,在每一部經中所提到的普賢菩薩都不是很清楚,但是都很重要,而這個重要必須你有很深的智慧或有很深的禪定,才知道它的重要性在那裡?不然沒有辦法很清楚地抓出來,譬如:普賢菩薩生長在那裡?或在因地是怎樣修行的?不是很容易看的出來。

  我們來看華嚴經裡面的「行願品」,因為整部華嚴經是圓教大乘的經典,並沒有特別地介紹普賢菩薩。

  另外來看法華經》,我們知道中國有一個天台宗,就是因法華經》而成立的一個宗。甚至在日本有一個「日蓮宗」也是崇拜法華經》,它就是專修法華經》的,法華經》裡面結經的部份,就是它最後的地方,是以普賢菩薩勸發品來作結束,可見普賢菩薩的修行方法,不僅是成佛的因也是成佛的果,即是成佛以後再展現出來渡眾生的一個很大的悲願。在悲華經》裡普賢菩薩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時候的第八子,就是在無始劫以前阿彌陀佛尚未成佛以前,是無諍念王時的第八子就是普賢菩薩,所以在悲華經》裡我們可以從因地,也就是成佛的要因來看普賢菩薩。

   華嚴經》來看普賢菩薩,猶如虛空,是三世諸佛的法身,也可以說三世諸佛的一切化身都是普賢菩薩。所以在大智度論)裡解釋普賢菩薩時說:「不必拘泥普賢菩薩在什麼地方,哪一個國土,賢菩普薩是因應一切的世界而住其中。」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依龍樹菩薩的想法,十方三世諸佛都是普賢菩薩的應化身,依此來看就可以知道普賢菩薩是何等重要。

  我特別再提到密教部裡的普賢菩薩,是一個法身佛,所以被稱為普賢王如來或本初佛,而不僅界定於菩薩果位,由此可知賢菩普薩代表諸佛的法身,代表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佛性。所以普賢菩薩的法門,可以含攝成佛的因至成佛的果,此法門適用於從初學到成佛的佛子。

2.【普賢行願讚】之利益功德

  再來我們要講「普賢行願讚」的利益功德,首先講一下,我們能夠上這一堂課,要很感謝林召委及陳師兄,他們做到了「普賢十願」的請轉法輪,他們在九月的時候,就跑到草屯找我,去研究要上什麼課?之後兩個禮拜,林召委一直打電話,他一直在促成一個學佛的環境給大家,促成一個講法的因緣給大家。

  為什麼要選「普賢行願讚」?先講一個故事,以前我師父教我要念一百部的「普賢行願品」,我呆呆地念到幾十部的時候,就跑去找我師父,問他「我為什麼要念?這有什麼功德?」師父反問:「你說呢?」我就問:「是要增長我的智慧?還是增長禪定?還是增長大悲心或菩提心?」他說:「都有」我說:「都有,是我講的,不是你告訴我的。」我師父說:「喔!那是因為你念到這樣,你有感覺的時候,跟你講這些才有用,若一開始就跟你講這些,你是沒有什麼感覺的。」

  為什麼說「普賢行願讚」裡邊,可以累積你的福德資糧,可以增長你的智慧,開發你的菩提心,培養你的禪定?因為它包含行與願,它可以含攝整個六度在裡面,而且不是空口說白話的,前幾天我來這裡,把果煜師的書拿回去看,裡面提到他的看法,他說「法華經裡面提到,佛乘是果位、小乘是方便,但是佛在世的時候,用小乘方法來修的人,開悟的何其多,到了大乘的時候,每個人修發心,開了很多方便法門,成就的人何其少。」事實上,他說的沒有錯,我們必須同意這句話,要覺得很慚愧,問題出在哪裡呢?出在於當我們講要有悲心、要利益眾生的時候,我們的行持放在哪裡?我們忽略了紮實地修行,怎麼樣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具備菩薩的發心,可以去利益眾生,而且又具備菩薩的智慧、佛的圓融?要怎樣去做呢?有什麼樣的方法,是大家可以學,很普遍又非常有用,可以去圓滿我們這些願?如果我們站在這個立足點來看的話,「普賢行願讚」就是一套可以讓我們如實修行的法門。

  「普賢行願讚」有什麼功德?有什麼利益?你一定要真的去做,慢慢去體會,就可以知道;我們一邊慢慢上課,一邊要很實際去練習,我說過這次上課著重在修行方法上,所以一定要實際練習;接著我們就進入內文來看。

四、【普賢行願讚】正文

禮敬諸佛(312句)

「所有十方世界中,一切三世人師子,我今禮彼盡無餘,皆以清淨身口意。」「身如剎土微塵數,一切如來我悉禮,皆以心意對諸佛,以此普賢行願力。」「身如剎土微塵數,皆以心意對諸佛,以此普賢行願力,我信諸佛悉充滿」這十二句講的是普賢十願中的第一願「禮敬諸佛」,如何透過禮佛去累積你的福德、智慧及培養你的禪定。前二句是指禮敬的對象。

1)禮敬的對象

  【普賢行願讚】是一篇偈誦,四句一誦,所以我們要四句、四句來看,第一句「所有十方世界中」,什麼叫十方?東、西、南、北、上、下、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是十方,也就是六合四方,講的是空間。第二句「一切三世人師子」,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講的是時間,以整個輪迴的流序來看,講三世;以整個法界來看,我們講十方,「人師子」指的是佛,我們常說「獅子吼」指的是佛說法,獅子的聲音是很威嚴的、響亮的、清澈的,佛所宣流的法就是這樣的,可以警醒眾生,開眾生的智慧,非常的源遠流長;這兩句是說我們禮佛的時候,不是只有禮一個佛,而是要禮所有十方三世諸佛。

2)禮敬的方法

   「我今禮彼盡無餘」,我現在對十方三世諸佛都頂禮,怎麼頂禮?「皆以清淨身口意」;不是咚、咚、咚拜三拜而已,不是因為到佛堂不拜三拜,法師會說我為什麼不拜佛?人家會說我不恭敬,不是!要以非常非常清淨的身口意去禮佛, 所禮的對象是誰?是十方三世諸佛,過去已經成佛的,我們會心甘情願地頂禮,現在已成佛的要頂禮也沒什麼問題,但是這裡講包括未來要成佛的都要頂禮,所以啊!包括你、我及一切與我們有緣的眾生,因為他們是未來佛,普賢菩薩是這樣的大願,他不只是禮敬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因為他們都已經解脫成佛了,所以禮敬他們,普賢菩薩是連未來還沒有成佛的都頂禮。「盡無餘」就是沒有一個會漏掉。要怎樣頂禮呢?「皆以清淨身口意」;先講身業,例如到了佛堂,坐有坐相,法本要放好,海青要放好,這是基於對佛的的恭敬,對三寶恭敬,這不是形式,這裡的身業指以恭敬、鬆緩、安祥的身體姿勢來禮佛。

     至於「口」怎麼修呢?我記得我以前打佛七的時候,每次禮佛的時候,口中要念禮佛偈(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而平日講好話,讚美別人也是修口業,這裡你可以一邊禮佛一邊念讚文。

   再來講「意」,意即著重在想,普賢菩薩教你怎麼想?「身如剎土微塵數,一切如來我悉禮,皆以心意對諸佛,以此普賢行願力」,普賢菩薩教你一拜拜下去,不是只有很單純地拜前面這三尊佛,而是十方三世諸佛,我們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化身、報身,法身是遍一切虛空,而我們前面這三尊佛是塑像,代表佛的化身,化身是為了利益眾生的方便,以不同的姿態示現,譬如釋迦牟尼佛是千百億化身,在娑婆世界以人身示現,<普門品>的觀世音菩薩以宰官、居士、童男童女等化身示現,報身要登地以上的菩薩才看的見。普賢菩薩教你一拜拜下去,要觀想所拜的十方三世諸佛遍一切虛空,數量之多有如剎土微塵數,就如塵土一樣多,「一塵端如一塵佛」,甚至普賢菩薩也化身為無量的普賢菩薩在拜無數的佛,如果你每天拜佛兩千拜的話,就算很多、很厲害了,但是假使你會用普賢菩薩的方法拜佛,那就是無數的你在拜無數的佛、無數的菩薩,「諸佛佛子坐其中」,這裡的佛子是指菩薩,「如是法界盡無餘,我信諸佛悉充滿」你要有很大的信心,相信你拜下去,無量諸佛充滿法界、遍一切虛空。

  曾經有人問我:「可不可以替別人拜佛?」當然可以啊!我們拜佛的時候,通常觀想我累劫的父親在我的右邊,累劫的母親在我的左邊,

  我累劫的冤親債主在我的後面,知道眾生在前面和我一起拜佛,所以你也可以觀想一個你度不了的人,跟你一起拜佛。所以拜佛的時候,不只是自己在拜,而是我與無始劫以來的父母、冤親債主及一切有緣的眾生都一起拜佛,這個可以很實際地練習,現在你用我講的方法想看看,如果你的小孩不乖,你也可以觀想他在你的旁邊跟你一起拜佛。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個你變成無量的你,而你前面虛空中又是無量的諸佛菩薩,無量的你在拜無量的諸佛菩薩,這種拜法,這時候你的意一定很清淨、很專心。你有沒有辦法這樣觀想?試試看!把這十二句的每一個文字都如實的瞭解,用普賢菩薩的方法拜佛,是非常非常殊勝的,可以統攝你的身語意,起很深的信解。

  普賢菩薩的禮敬是怎樣的禮敬,他說:「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但是虛空界不可盡,我此禮敬無有窮盡,乃至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

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普賢菩薩的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要念念相續必須要有很深禪定的人,才能念念相續,

  所以如此禮佛可以修定,要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並不是我只有今天拜一拜或今年拜一拜,而是尚有一眾生未成佛我就會繼續的禮拜,禮佛是為什麼?一般人認為因為我是凡夫呀、我業障重,希望透過禮佛來消除煩惱,希望佛菩薩來加持我、保佑我,但普賢菩薩的禮敬是為眾生在禮佛,所以這種禮佛可以是你成佛的因,也可以是成佛後出來度眾生一個很好的法門,回到剛才的問題,你可以替別人拜佛,如果你也是像普賢菩薩一樣為眾生拜佛的話,可以啟發你的智慧、悲心。因為智慧、慈悲是一體兩面,一個很關心眾生的人,一定會為眾生的煩惱找出解決的方法,當眾生問題解決的時候智慧就產生了。

3)禮佛的功德

  事實上,拜佛有很多功德:一、可以當作運動,身體不好的人拜佛可以使身體健康;二、消除我執,因為我們承認佛的智慧、慈悲願意跟他學習;三、比較宗教性的利益是可以消業障,至於喜歡修定的人,可以透過禮佛來修定,當你很專心、不打妄想,很清淨地禮佛的時候,定可以在其中培養出來。

  現在大家起來,實際練習拜佛,讓你的身語意非常清淨,身心非常柔軟、祥和,自己觀想,自己拜三拜,(拜完後),老師問:「以普賢菩薩的方法禮佛,你有什麼感覺?」萬法唯心造,剛才你可以觀想無數的你在拜無數的佛嗎?剛開始練習是很不容易的,練習久了就像一幅畫一樣自然呈現。回去以後,每天至少拜七拜,如果有人問「我家沒有佛堂,我要如何在家禮佛?」其實很簡單,家裡沒有佛堂也可以拜,只要有本經書就可以拜,或觀想佛就在虛空中,禮佛是禮你的心,佛的法身、報身、化身,只要有一張佛的法照擺上後,一有空間就拜下去了,否則的話在戰爭時,沒有廟的時候,你到那裡去禮佛?更深的講是禮你心中那尊圓圓滿滿的佛,所謂三世諸佛,你也是未來佛,只是那尊佛尚未出現,你還未認識祂而已;所以要禮自性佛。很多修行的法門都很簡單,都必須很老實地去做,不然就一世又一世的在輪迴中出不了,再好的老師都沒有辦法幫你成佛,一定要自己好好做,這一堂課,我們教的偏重在修行方法上,以後的十個願,我們會慢慢教怎麼懺悔?怎麼供養?你一定要好好做,一年兩年做下來,你的福德智慧一定會增長。

  每個人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化身、報身,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什麼是法身?回答一:「遍虛空的主體」, 回答二:「空性」,回答三:「覺性」。再問:「什麼是主體?」答:「一切的根本,也就是空性。」

P.S 答的部份是上課學生的回答)

  法身就是佛的智慧,世間的真理,世間的實相,是勝義諦,因一切法不離空性,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也是法身。而說覺性是法身,講的是因而不是果,當我們說眾生都有佛性,指的是我們的如來藏、自性的另一個名稱就是法身,我說我們都具備法身,但是我沒有說我們都圓成了我們的法身,為什麼?因為無明,我們的智慧沒有激發出來,我們都有佛性,但我們都還沒有成佛,我們具足了法身的如來藏,但我們沒有辦法顯示出法身的功德,我們的種子還沒有開花結果,所以看不到。

  禮敬三世諸佛,既然是三世表示包含未來世,禮敬未來佛即是禮敬所有眾生的佛性,禮敬包含恭敬,為什麼要恭敬?<妙法蓮華經>有一位常不輕菩薩,看到每一個人都頂禮,說你將來會成佛,每個人都很生氣,認為他亂說話,事實上他沒有說錯,當他那樣講的時候,是完完全全地瞭解所有眾生都有佛性。我們禮敬釋迦牟尼佛,當然是沒有錯,因為他是佛,但我也應該禮敬諸位,因為你們都是未來佛,你們那個清清朗朗的佛性跟諸佛是沒有差別的,如果你知道眾生的佛性是沒有差別的,那麼你這一輩子絕對不去傷害眾生,因為你在傷害一個未來佛,如果我講眾生平等,講的是眾生的佛性平等,不然我說你跟一隻豬一樣,你會不會十分的懊惱,因為你跟豬那裡平等?你會賺錢、煮飯,豬不會,所以是眾生的生存權利平等,眾生的佛性平等,不同的是業力;基於這一點,我們才說眾生平等,。

  現在有一個問題,我以前就問過,當我禮拜三世諸佛時,所有的眾生要放在什麼位置?是在因位?還是果位?是禮拜者?還是被禮拜的對象,你們可以回答我嗎?(有兩個相反的回答),要放在禮拜者這一邊比較好,我剛才說的佛子是菩薩,我禮拜的是諸佛菩薩,禮敬的時候,當然我們要對眾生都很恭敬,不是只有對佛恭敬,禮是一個動作,敬是一個心量、一個態度。

二、稱讚如來

  如何做到「稱讚如來」?把自己所知道的佛法介紹給別人,印佛經跟大家結緣是稱讚如來,但是大部份的佛教徒,對佛的功德還是「霧煞煞」,例如提到三十七道品,自己也不清楚,這就是要深入經藏了。(待續)

▲Top

【好書介紹】

        佛研所第八屆學長莊國彬翻譯新書《以法為洲》,原著為Ayya Khema,一位德籍的上座比丘尼,商周出版社出版。

        本書可在誠品書店採購。(潘莉健提供) 

▲Top

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校友會電子報編輯群

歡迎與我們聯絡:achibs@chibs.edu.tw; xinru@tpts7.seed.net.tw

並請「踴躍賜稿」及「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