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2):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序《楊郁文教授七秩紀念集》

李志夫



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p. 1

民國69年我曾拜讀楊郁文老師關於佛教無我說的文章,詳細題目雖已忘記了,但對其著作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本人在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擔任副所長時,星雲大師是所長,擔任秘書的是佛光山現任普門中學校長的依淳法師。那時楊老師正在協助編審《佛光阿含藏》,依淳法師因此推介楊老師來所教授阿含學。同時,她也對我說:「楊醫師把你譯著的《印度哲學導論》看得非常認真,註記得密密麻麻的。」

以一位產科大夫對阿含經與印度哲學能如此深入與喜好,使我油然起敬。當時,他仍在執業,所以研究所的同學們都到臺北市上楊老師的課,我也隨堂跟著學習一段時間,我甚至將他所編之教材,作為我在大學教授佛學的參考資料之一。

由於華岡創辦人曉峰先生過世,其哲嗣鏡湖先生接任董事長,深為該校所遺留之債務所苦,撤銷了好幾個收支不平衡之所系。印度文化研究所及佛學研究所就是被撤銷的單位之一。兩年以後鏡湖先生又囑我再申請印度文化研究所復所,但被教育部批駁了:「自行申請撤銷,礙難准予復所。」當時,聖嚴與星雲兩位大師都是自籌教育經費,主持佛學與印度文化研究所,為佛教為社會培植人才。其後,雖然鏡湖先生也有再辦佛學研究的想法,但已因緣不足,可見他當時撤銷兩個研究所是思考不週,或是受到周邊人士所影響而有所後悔。

聖嚴法師於民國73年已準備自己籌辦「中華佛學研究所」,遂延請楊老師來所任教。當時,他尚在執業的那幾年,任教的鐘點費幾乎全部如數捐出。直到放棄執業,來所專任、專心研究、教學以後,才接受專職的待遇。

楊老師最令人欽佩的是,心無旁鶩,專研阿含學。佛教教育界親切地暱稱他為「楊阿含」,其《阿含辭典》費時五年,已完成初稿;但因惜墨如金,所以至今尚待付梓。而楊老師的其他專著如《十空經》註解、《長阿含遊行經》註解、《佛教聖地隨念經》註解,及《由人間佛法透視緣起、我、無我、空》

p. 2

等著作已先後出版,自民國72年來已發表之專論二十餘篇。

楊老師早期以傳道精神在很多佛教單位講授阿含學,也在本所推廣部授課,他不僅僅是傳授學問而已,更以親教師之愛心任教。同一內容連續聽課三次者亦大有人在。足見楊老師的攝受力是如何能使人感動。

楊老師在本所任教從兼任到專任已二十二年了,一直陪著本所在困苦中成長,今逢其七秩嵩壽,原本要會同楊老師所有弟子為其出版專集,後經所內同仁建議,本所乃一學術教育單位,仍以學術方式舉辦為宜。同時本所創辦人之七秩大壽亦是合併《中華佛學學報》刊出,也因為《學報》的發行量遠大於專集發行,應更能達到祝賀之深意。楊老師是我的益友、畏友。敬畏、感激之餘謹以為序。

李志夫
民國94年5月22日 序於法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