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學研究第4期 (p339-414): (民國89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No. 04, (2000)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26-969X

萬德莊嚴

──波昂大學中亞所唐卡研究方法應用實例之一


林純瑜
波昂大學中亞語言文化研究




p. 339

提要

1985年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延請札什倫布寺畫師噶欽洛桑彭錯,採傳統唐卡畫風,繪上師、本尊、佛、菩薩畫像十一幅後,使用紙張印刷,以普及價格發 行。瞻仰這些畫像令人易生敬仰佛法之心,足以撫慰西藏人民希求佛法的傳統情懷。對於西藏文化愛好者而言,這些畫像除了賞心悅目之外,並且提供一個認識西藏 佛教與藝術的機會。

本文分析、描述這十一張唐卡圖片,採用德國波昂大學中亞語言文化研究所經過數年嘗試與研究,所發展出的一套固定格式。這套格式原本是為記錄存於西藏 文獻之中,關於各本尊造型描述之記載所設計,然而同樣適用於客觀描述常見於塑像或唐卡之中的各式人物造型。筆者藉由介紹這套科學研究方法,提供讀者西藏佛 教、文化、藝術方面的資料。

關鍵詞:1.西藏佛教藝術 2.造像學 3.唐卡



p. 340

一、序言

承續晚期印度佛教精髓,融合本土民間信仰,西藏佛教千年以來在西藏艱困的物質條件與險惡的自然環境下,幾乎已發展到人類精神文明之極至。其深邃的思 想與豐富的內涵透過多采多姿的藝術表達呈現出來時,著實令人歎為觀止。然因地理形勢特殊,這份珍貴的文化寶藏雖在雪鄉世代相傳,卻始終封鎖於喜馬拉雅山 脈,鮮為人知。自1959年達賴喇嘛離開西藏,流亡印度開始,深具特色的西藏佛教及其文化與藝術,終能展現於世人面前。西藏研究於焉在西方掀起熱潮,四十 年來依然如是。

探究西藏佛教義理的同時,西藏佛教藝術也是學者及業餘愛好者注意的焦點之一。其中最引人入勝者莫過於色彩鮮艷,姿態各異的佛、菩薩及本尊像,而辨識 這些各具特色的聖像也逐漸發展為一門專門學問。然而一般介紹西藏佛教唐卡或塑像的書籍對於作品的記錄若非極為繁雜,便是過於簡略,缺乏系統化的完整描述。 德國波昂大學中亞語言文化研究所曾於70年代末期~80年代間進行一項由德國研究協會(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資助的「特殊研究領域十二──中亞」研究計畫(Sonderforschungsbereich 12 “Zentralasien”),經由一段時期的嘗試與研究,逐步發展出一套描述本尊造型的格式。後來出版的《西藏佛教造像學及象徵表現》(Ikonographie und Symbolik des tibetischen Buddhismus)叢書就是以此格式為基礎,記錄各本尊及曼達拉造型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在提供專業及業餘讀者一套嶄新的辨識協助,並以成為西藏藝術造像學方面的標準手冊為期許。

這套叢書中的AIDEF四冊作者都是洛巔謝饒札雅(Loden Sherap Dagyab)格西.仁波切,他根據藏文文獻的記載,使用這套新發展出來的格式,──記錄各本尊之外型特徵。第二冊AII是家族淵源的卸任畫家南杰龔波戎爾(Namgyal Gonpo Ronge)先生根據記載79本尊之儀軌集Ba-ri brgya-rtsa的敘述,配合西藏傳統作畫風格,繪出其中20本尊全圖以及所有曾於儀軌集中出現的手印、身體姿勢及器物,由洛巔謝饒札雅仁波切負責文字說明。除此之外,其餘的BC兩冊乃是由東亞藝術史專家馮桃女士(Frau Dr. U. Toyka-Fuong

p. 341

主筆,運用新發展出來的格式,描述、記錄收藏於科隆東亞歷史博物館中的西藏塑像。全七冊每冊皆附完整索引,讀者可依待查本尊之已知特徵,從索引中查詢相符資料,依之確認本尊名稱。

這項運用科學方法獲得的研究成果不僅提供了讀者造像學方面的新資訊,也在此研究領域中開拓出一條新路:一個值得依尋的研究方法。可惜因為這類工作相 當耗時費力,自此七冊寶貴資料出版之後,迄今未再見到相關續作。同時,使用這套格式,以唐卡畫像為分析對象之研究,筆者至今亦無幸拜讀。1996年間,有 緣一睹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於1985年所主持發行的十一張唐卡圖像全貌,歡喜、感動之餘,撰寫本文之動機於焉成熟。筆者嘗試使用波昂大學發展出來的格式, 分析、描述這十一張唐卡圖像,藉此將這個有價值的研究方法介紹給中文讀者,提供學界有關西藏佛教藝術方面的資料,同時與有緣同好分享這份美麗的藝術成果。

(一)圖片原件介紹

1.包裝

這十一張圖片的外包裝是一土黃色塑膠封套。封套上方分兩行各書藏文楷體與中文楷體標題:

//bla ma yi dam sangs rgyas byang sems bcas kyi zhal thang bzhugs so/

上師本尊諸佛菩薩畫像

封套中央畫一圖像:蓮花座上有三法輪,呈品字形排列,並以熊熊火焰為背景。封套下方另有四行字,以藏文楷體與中文楷體記出版日期及發行單位:

//shing mo glang loi sangs rgyas sku bltams pai dus chen la/

乙丑年佛誕紀念日



p. 342

krung goi nang bstan mthun tshogs nas par te bkram pa/

中國佛教協會印制流通

2.圖片外觀

每張圖片四周都有紅色邊框,最下方有三行班禪額爾德尼題詞,為黃底襯黑色藏文楷體。題詞格式一致,先題四句與圖片內容相關的九音節禮敬偈,字體較大,再以小字楷體記祈願文與題詞者名,十一張圖片均同,然後由題詞者以書寫體簽名,最後蓋上朱紅圓印。茲轉寫並翻譯祈願文如下:

/zhes bstod phyag sngon du btang nas/ rgyal bstan dar zhinggro rnams skyid pa/ rgyal khams bde zhing lo phyugs legs pa/ mthar thug mkhakhyab kyi sems can thams cad sangs rgyas kyi gophangthob pa sogs rang gzhan gyiphral phugs kyi don chen rnams yongs sugrub pai smon lam bzang pos mtshams sbyor bgyio/ /pan chen er ti nis/

如是讚頌、禮拜已竟,唯願佛法盛行,眾生康樂,國土安泰,農牧興盛,究竟遍滿虛空一切有情皆獲佛陀果位。如是諸種自他現前永久諸大利益悉皆圓滿成就。[1]    班禪額爾德尼 題

除此之外,每張圖片背面,在每個人物之額頭、頸部、胸口三處分別有紅色藏文oṃ āḥ hūṃ字樣,同時,圖片下方並且另以藏文楷體與中文楷體書有四行字:

bkras lhun dkachen blo bzang phun tshogs kyis bris

札什倫布寺噶欽洛桑彭錯繪[2]



p. 343

krung goi bstan mthun tshogs nas par te bkram pa/ zhal thang rer blu yon mi dmangs sgor mo zur bdun yin/

中國佛教協會印制流通 唐卡每張購置價款人民幣七角[3]

3.圖片內容

這十一張圖片所畫人物都是西藏佛教中的重要本尊及上師。茲依圖片排列順序,歸納、記錄如下:

(1)本師及其弟子:釋迦牟尼佛、舍利弗、目犍連

(2)格魯派祖師:宗喀巴、賈曹傑、克主傑

(3)密續事部三怙主:四臂觀音、文殊師利、金剛手

(4)長壽三尊:無量壽佛、白度母、頂髻尊勝母

(5)眾生三怙主:遍知毗盧遮那佛、無量光佛、藥師佛

(6)淨業除障本尊:金剛薩埵、龍王、葉衣母

(7)師君三尊:蓮花生、寂護、赤松德贊

(8)噶舉派祖師: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

(9)噶當派祖師:阿底峽、種敦巴、雷必謝饒

(10)薩迦派祖師:袞噶寧波、索南澤摩、札巴堅贊、袞噶堅贊、洛追堅贊

(11)具學證上師:布敦仁欽竹、覺囊遍智、多羅那他、仁欽南杰、南卡卻竹

(二)主持唐卡發行者──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1938~1989)

這十一張圖片是由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請畫師繪製,再親題詩偈,印刷出版。圖片印刷精美,畫風依尋西藏傳統唐卡,色彩鮮麗,人物生動,觀後令人易生嚮 往佛法之心。同時,意者以通俗價格即可購得。負責發行這套畫像的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保存西藏傳統文化不遺餘力。世代在艱苦自然環境下求生存的藏人無不虔誠 信仰佛教,以為精神支柱。這套圖像的普及出版,意義非常特殊。



p. 344

數百年來,駐錫於日喀則札什倫布寺的班禪額爾德尼被信仰西藏佛教的民眾視為阿彌陀佛的化身,[4]與被視為觀音菩薩化身的達賴喇嘛同在藏人心目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十世班禪喇嘛生於1938年,1944年於安多由班禪喇嘛察訪團宣布為第九世班禪喇嘛轉世。1949年於塔爾寺正式坐床,出家法名為巔津慶磊濟嵋確吉堅贊(bsTan-’dzin Phrin-lasJigs-med Chos-kyi-rGyal-mtshan)。 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繼之成為西藏地區最高領袖。1962年巡視西藏各地後,撰請願書七萬餘言,評論北京於西藏進行的改革。1964首次公開表示 支持達賴喇嘛。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被捕,度過九年八個月的牢獄生活。1978年2月始再度於公開場合露面。於1980年及1983年分別獲 選為第5屆與第6屆中共人民大會副主席。自1978年復出之後,與中共中央保持密切關係,足以影響西藏的發展政策,使西藏人民心存感佩。1989年返日喀 則期間,驟然往生,依中共官方之報導為心臟病發,享齡51。[5]

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一生以西藏人民的福祉為己任,致力保存西藏文化,深受藏人愛戴。自他於1989年1月28日於日喀則往生之後,信仰西藏佛教的廣大民眾無不認為是一大損失。發行這套唐卡圖像正是他顧念藏人精神需求的最佳例證。

(三)研究方法

本文分析、描述圖片時,均以圖片為單位。首先列出圖中所出現之本尊或人物名稱及位置,接著描述圖片背景,順序由下往上,然後轉寫與圖片內容相關之四句九音節藏文偈頌,並翻譯成中文,[6]最後使用一套固定格式,詳細描述圖片中所出現之每一本尊或人物的外型。本文所使用的固定格式主要依據波昂大學中亞語言文化研究所發展出來的格式,

p. 345

再予少量修改而來。其中包括四大項總體描述與二十小項細部描述。茲解釋各項描述,舉例說明如下:

號 碼: 依原圖片次序,自1至11依序編號。每張圖片中再依人物於圖片中所在位置,由a起,以英文字母編序。編序原則:自中央起,由右而左,先上後下。例如:9b為第9張圖片位於右邊的人物。若在同一位置有一位以上人物,再於英文字母後給予阿拉伯數字1或2。本文所述之左方與右方,是指圖像本身的左邊或右邊而言。
名 稱: 人物名。
表現型: 人物外表顯現之型態,例如:「佛陀」、「本尊」或「上師」。
象 徵: 人物所具備的象徵意義或特殊任務,例如:「悲心」或「淨除業障」。
1.名號: 人物名。
2.性別: 「男」或「女」。
3.特性: 「祥和」或「忿怒」,主要由面部表情判別。
4.外表: 例如:「年輕」或「粗壯」。
5.體色: 例如:「金色」或「膚色」。
6.頭/面: 頭與臉的數目、顏色、面部特性與姿勢。
7.毛髮: 頭髮、眉毛、鬍鬚之形狀。
8.眼: 眼睛之數目與形狀。
9.口: 例如:「閉合」或「微笑」。
10.手/臂: 數目。
11.手印/標誌: 右手與左手的姿勢及手中所拿器物。
12.腿/足: 數目。
13.姿勢: 下肢及身體所採姿勢。
14.飾物/衣著: 穿著與裝飾品。
15.基座: 例如:「蓮花座」或「獅子座」。


p. 346

16.靠背: 例如:「藍色飾金紋」。
17.周環/光環: 身體與頭部周圍光環之顏色與組成。
18.位置: 以圖片為出發點的所在位置。
19.伴隨者: 與主尊相關之伴隨者數目。
20.其他: 以上項目未涵蓋之描述。

本文能夠順利完成必須感謝德國波昂大學中亞語言文化研究所西藏學系幾位師長之協助。文中所使用的十一張彩色照片是由夏嘉教授(Prof. Dr. Klaus Sagaster)提供的圖片原件照相縮小製成。同時,筆者於97年夏天草擬初稿時,洛巔謝饒札雅(Loden Sherap Dagyab)格西.仁波切曾經數度撥冗,耐心解答筆者之疑難。仁波切多年專注於西藏佛教造像學之研究,筆者有緣親受其教,獲益良多,在此深致謝忱。另外,友人王淵(Dr. Joachim Karsten)也提供若干有關歷史記載方面的資料,筆者在此一併致謝。(以下圖片請參見頁404~414)

二、圖片描述與分析

(一)圖一

1a.釋迦牟尼佛:坐於中央上方

1b.舍利弗[7]:立於右下方

1c.目犍連:立於左下方

舍利弗與目犍連之蓮花座皆於草地上(左側草地上有三隻小鳥棲息),座前有岩石、流水,水中有水鳥、植物及部分七寶[8],水中央有岩石,

p. 347

岩上設供桌,上供五欲功德[9]釋迦牟尼佛座前與兩位伴隨者之間草地上供寶石及七寶。供品中央基座上有法輪[10]。舍利弗與目犍連兩者身後有灰綠色雲朵。兩者上方、主尊背景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11]圖案與三寶石[12]。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其上佈藍色雲朵;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其上亦佈藍色雲朵;主尊正上方懸華麗傘蓋。

 /phun tshogs dge legs bye bas bskrun pai sku/ 千萬圓滿妙善所成身

 /mthayasgro bai re ba skong bai gsung/ 滿足無邊眾生所願語

 /ma lus shes bya ji bzhin gzigs pai thugs/    如實能見一切所知意

 /sha kyai gtso bo de la gus phyagtshal/    釋迦至尊吾等誠禮敬

號碼: 1a
名稱: 釋迦牟尼佛[13]
表現型: 佛陀
象徵:
1.名號: 釋迦牟尼佛
2.性別:
3.特性: 祥和


p. 348

4.外表:
5.體色: 金色
6.頭/面: 1
7.毛髮: 短,有肉髻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觸地印[14]

左手結定印[15],捧缽(藍色飾金紋,內盛白色甘露)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16]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17](藏紅花色)
15.基座: 獅子座(由白色雪獅支撐)

上有彩蓮(紅、黃、藍、綠、金五色)

彩蓮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光環

頭部周圍有內淺綠、邊緣細金粗灰光環,內有七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
20.其他: 光環右側一株金黃色花盛開

左側一株粉紅色花盛開



p. 349

號 碼: 1b
名 稱: 舍利弗
表現型: 比丘
象 徵:
1.名號: 舍利弗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
7.毛髮: 短、黑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及胸舉錫杖

左手捧缽(黑色,內盛白色甘露)於腹前

12.腿/足: 2
13.姿勢: 站立,身朝左方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藏紅花色)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周身光環金色透明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p. 350

號 碼: 1c
名 稱: 目犍連
表現型: 比丘
象 徵:
1.名號: 目犍連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
7.毛髮: 短、黑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握錫杖於腹前

左手及胸捧缽(黑色,內盛白色甘露)

12.腿/足: 2
13.姿勢: 站立,身朝右方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藏紅花色)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周身光環金色透明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p. 351

(二)圖二

2a.宗喀巴[18]:坐於中央上方

2b.賈曹傑[19]:坐於右下方

2c.克主傑[20]:坐於左下方

賈曹傑與克主傑基座位於草地上,座前有岩石、流水,水中有植物及部分七寶。宗喀巴座前草地上供寶石及七寶,座前方桌上供五欲功德。賈曹傑座後方有流 水、岩石,其上為雪山,山上三隻雪獅,山頂有藍色雲朵。克主傑座後方有流水、草山,山腳三隻鹿,山頂有淡綠色雲朵。主尊後方背景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 祥圖案與三寶石。左後上方有金色太陽,上端有雲朵;右後上方白色月亮,其上也有雲彩。主尊正上方懸傘蓋。

 /gangs can shing rtai srolbyed tshong kha pa/

 雪鄉教派創始[21]宗喀巴

 /dngos stobs rigs pai dbang phyug rgyal tshab rje/

 事勢論理自在[22]賈曹傑



p. 352

 /mdo sngags bstan pai bdag po mkhas grub rje/

 顯密教法主尊克主傑

 /rgyal ba yab sras gsum la gus phyagtshal/

 勝者父子三尊誠禮敬

號 碼: 2a
名 稱: 宗喀巴
表現型: 比丘
象 徵: 智慧
1.名號: 宗喀巴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
7.毛髮: 短、黑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轉法輪印[23]:

左、右手拇、食二指各拈一株蓮花莖

右側蓮花於右肩外側盛開,上立一把火燃劍[24]

左側蓮花於左肩外側盛開,上置般若經函一部[25]

12.腿/足: 2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p. 353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26],戴噶丹帽[27]
15.基座: 獅子座(由白色雪獅支撐),上有彩蓮(紅、黃、藍、綠、金五色),彩蓮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光環內有六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
20.其他: 光環右後方一株粉紅色花盛開

左後方一株金黃色花盛開

 

號 碼: 2b
名 稱: 賈曹傑
表現型: 比丘
象 徵:
1.名號: 賈曹傑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面向左下方
7.毛髮: 短、黑
8.眼: 2,低垂


p. 354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說法印[28]

左手結定印,捧書函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身朝左方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戴噶丹帽
15.基座: 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29]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2c
名 稱: 克主傑
表現型: 比丘
象 徵:
1.名號: 克主傑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面向右上方
7.毛髮: 短、黑
8.眼: 2,圓睜


p. 355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當胸結威嚇印[30]

左手亦結威嚇印,握經函於膝上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右腿立起,身朝右方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戴噶丹帽
15.基座: 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三)圖三

3a.四臂觀音:坐於中央上方

3b.文殊師利:坐於右下方

3c.金剛手:立於左下方

文殊師利之座位於草地上,座前有流水,並供七寶與寶石。文殊師利與金剛手之間草地前方有岩石,岩上植物有小鳥棲息,中間草地上供八瑞物[31]。文殊師利與金剛手兩者後方均有流水、岩石、瀑布,上為雪山,兩側雪山上各有雪獅三隻,山頂有藍色雲朵。觀音菩薩後方藍色天空中有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月亮右側及上方有藍色雲彩;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

p. 356

太陽左側及上方亦有藍色雲彩。

 /rgyal kun yab gcig rje btsun mkhyen pai gter/

 諸佛之父至尊智慧藏[32]

 /snying rjei rang gzugsphags mchog spyan ras gzigs/

 悲心本性至聖觀世音

 /mthu stobs dbang phyug gsang bai bdag po ste/

 威勢自在秘密持有者[33]

 /rigs gsum mgon poi zhabs la gus phyagtshal/

 三部怙主足下誠禮敬[34]

號 碼: 3a
名 稱: 四臂觀音[35]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悲心
1.名號: 四臂觀音
2.性別: 男[36]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白色
6.頭/面: 1
7.毛髮: 黑,中間高紮成髻,髮髻頂端有紅色阿彌陀佛頭像;兩側散垂於兩肩、臂上


p. 357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閉合
10.手/臂: 4,掌心有法輪
11.手印/標誌: 主要兩手於胸前合掌[37]

右側第二隻手持水晶念珠[38]

左側第二隻手拈一株粉紅色蓮花[39]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14.飾物/衣著: 著天衣[40],戴珠寶飾[41],左胸覆羚羊皮[42]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光環

頭部周圍有內淺綠、邊緣金灰光環,光環內有九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光環後上方有粉紅色花朵若干

 



p. 358

號 碼: 3b
名 稱: 文殊師利[43]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智慧
1.名號: 文殊師利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十六歲少年[44]
5.體色: 紅黃色[45]
6.頭/面: 1,頭朝左側微傾
7.毛髮: 黑,中央高紮成髻,兩側散垂於兩肩、臂上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微笑
10.手/臂: 2,掌心有法輪印
11.手印/標誌: 右手高舉火燃劍[46]

左手拈鄔曇波羅花莖[47]

於胸前,花朵於其左肩外側盛開,上置般若經函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身體朝左側彎
14.飾物/衣著: 著天衣,戴珠寶飾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淡紅之光環。


p. 359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3c
名 稱: 金剛手[48]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威力
1.名號: 金剛手
2.性別:
3.特性: 忿怒
4.外表: 威猛
5.體色: 深藍[49]
6.頭/面: 1,頭朝左微傾
7.毛髮: 髮紅黃色,如火焰燃燒般豎立;

眉、鬚黃褐色,末稍上揚

8.眼: 3,圓睜
9.口: 大張,尖銳獠牙外露
10.手/臂:
11.手印/標誌: 右手高舉,掌握金剛杵;左手當胸結威嚇印
12.腿/足: 2
13.姿勢: 採站姿,兩腿張開:右腿微彎,左腿直伸;上身朝左微彎
14.飾物/衣著: 圍虎皮毛裙[50],上身披藍紅飾金紋彩帶。戴珠寶頭冠(冠頂有黑蛇莊嚴)以及珠寶與蛇裝飾之耳


p. 360

  飾、項鏈、胸鏈、臂環、手鐲、腳環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紅色日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周身由紅色火焰圍繞
18.位置: 畫面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四)圖四

4a.無量壽佛:坐於中央上方

4b.白度母:坐於右下方

4c.頂髻尊勝母:坐於左下方

白度母座前右側草地上與頂髻尊勝母座前左側草地上各供寶石四顆。兩尊座前均有流水,水中央巨岩上供五欲功德。兩尊之間草地後方池塘中蓮葉舒張,上托 無量壽佛彩蓮座。白度母座右側與頂髻尊勝母座左側均有雲朵,延伸至上方,其上復有流水、草山。無量壽佛後方背景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 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其外側上方有藍色雲朵;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外側上方亦有藍色雲朵。

 /lha mii rnamdren rgyal ba tshe dpag med/ 天人導師勝者無量壽

 /gdon bgegs nad zhi gtsug tor rnam par rgyal/  制魔止疾頂髻尊勝母

 /tshe dpal rgyas shingkhor ba las sgrol ma/  延壽解脫輪迴聖度母

 /tshe yi lha mchog gsum la gus phyagtshal/  最勝長壽三尊誠禮敬

號 碼: 4a
名 稱: 無量壽佛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長壽


p. 361

1.名號: 無量壽佛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紅色
6.頭/面: 1
7.毛髮: 黑,中央高紮成髻,兩側披垂於兩肩、臂上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定印,捧長壽瓶[51]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14.飾物/衣著: 著天衣,戴珠寶飾
15.基座: 彩蓮座(紅、黃、藍、綠、金五色),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光環

頭部周圍有內淺綠、邊緣細金粗灰光環,光環內有七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光環周圍若干花朵盛開

 



p. 362

號 碼: 4b
名 稱: 白度母[52]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長壽
1.名號: 白度母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十六歲少女
5.體色: 白色
6.頭/面: 1,略朝右傾
7.毛髮: 黑,中央高紮成髻,兩側散垂於兩肩、臂上
8.眼: 7(雙眉間、手掌心、腳掌心各有一眼)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施勝印[53];左手結施無畏印[54],拇、無名二指拈一帶苞葉蓮花莖,蓮花於左肩外側盛開
12.腿/足: 2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上身朝右側彎
14.飾物/衣著: 著天衣,戴珠寶飾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灰之光環。頭部周圍有紅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p. 363

號 碼: 4c
名 稱: 頂髻尊勝母[55]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長壽
1.名號: 頂髻尊勝母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白色
6.頭/面: 一頭三面,正中面白色,朝右側傾;右面黃色,現半忿怒相;左面藍色,現忿怒相
7.毛髮: 黑,中央高紮成髻,兩側散垂於兩肩、臂上
8.眼: 9,每一面皆有三隻眼
9.口: 正中與右側兩面之口均閉合

左側藍面口張開,獠牙外露

10.手/臂: 8,掌心有法輪印
11.手印/標誌: 第一雙手[56]:右手內彎,持交杵金剛於胸前;左手外伸,持弓

第二雙手:右手上舉,捧無量光佛於蓮花月輪座上;左手內彎,抓套索[57]於胸前

第三雙手:右手外伸,握箭;左手上舉,結施無畏印[58]

第四雙手:右手結施勝印;左手於腹前捧瓶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p. 364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上身朝右側彎
14.飾物/衣著: 著天衣,戴珠寶飾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淡粉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紅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五)圖五

5a.遍知毗盧遮那佛[59]:坐於中央上方

5b.無量光佛:坐於右下方

5c.藥師佛:坐於左下方

無量光佛與藥師佛之蓮花座均位於草地上,兩尊座前流水中有岩石,水中有水鳥及部分七寶。兩尊之間草地上供八瑞物。兩尊後方外側均有流水、岩石、草 山,兩側草山上均棲三隻小鳥,山頂有淡綠色雲朵。毗盧遮那佛後方背景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太陽上方有藍色 雲朵;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月亮上方有藍色雲朵。

 /ngan song sbyong rgyal kun rig rnam snang mdzad/

 淨除惡趣遍知毗盧佛

 /bde ldan zhing gi mgon pood dpag med/

 極樂世界怙主無量光

 /dug gsum nad sel sangs rgyas sman gyi bla/

 治三毒病上師藥師佛



p. 365

 /gro bai mgon po gsum la gus phyagtshal/

 眾生怙主三尊誠禮敬

號 碼: 5a
名 稱: 遍知毗盧遮那佛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淨除惡趣
1.名號: 遍知毗盧遮那佛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白色
6.頭/面: 一頭四面,皆為白色
7.毛髮: 黑,中央高紮成髻,兩側披垂於兩肩、臂上
8.眼: 每面各雙眼,眉間皆有白毫
9.口: 每面各一口,皆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定印,捧法輪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14.飾物/衣著: 著天衣,戴珠寶飾
15.基座: 彩蓮座(紅、黃、藍、綠、金五色),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之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光環內有六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光環後方有花朵若干株

 



p. 366

號 碼: 5b
名 稱: 無量光佛
表現型: 佛陀/本尊
象 徵: 淨土導師
1.名號: 無量光佛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紅色
6.頭/面: 1
7.毛髮: 有肉髻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定印,捧缽(藍色飾金紋,內盛白色甘露)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淡紅之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p. 367

號 碼: 5c
名 稱: 藥師佛
表現型: 佛陀
象 徵: 醫療
1.名號: 藥師佛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藍色
6.頭/面: 1
7.毛髮: 有肉髻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閉合
10.手/臂: 2,掌心有法輪印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施勝印,手拈一株訶黎勒[60]

左手結定印,捧缽,缽中有訶黎勒[61]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黃、外淡紅之光環。

頭部周圍有紅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左下方


p. 368

19.伴隨者:
20.其他:

(六)圖六

6a1.金剛薩埵佛父:坐於中央上方

6a2.金剛薩埵佛母:坐於中央上方

6b. 龍王:坐於右下方

6c. 葉衣母:坐於左下方

葉衣母之座位於草地上,座前有藍色、金色花各一株,座兩側及後方有樹木。龍王之座位於草地上,座前有岩石、流水,水中有水鳥及部分七寶,座後方有樹 木。兩尊座間草山腳供寶石及七寶,草山之上池塘中一株蓮葉上供五欲功德。池塘中另有右金、左紅兩株盛開蓮花,舒張之蓮葉上托金剛薩埵彩蓮座。池塘後方兩側 均有草山,山頂佈滿雲朵。金剛薩埵右側草山上有鹿三隻,左側草山上有鳥若干。後方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其 上有藍色雲朵;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上方亦有藍色雲朵。

 /sdig sbyong sgrib sel rdo rje sems dpadang/

 淨業除障聖金剛薩埵

 /gdengs can sa gnyan kha gnon klu yi dbang/

 馴服地妖帶頂冠龍王[62]

 /yams nadjoms la dpabai lo gyon ma/

 滅除瘟疫威猛葉衣母

 /lhag pai lha mchog gsum la gus phyagtshal/

 於此最勝三尊誠禮敬



p. 369

號 碼: 6a1
名 稱: 金剛薩埵佛父[63]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淨除業障
1.名號: 金剛薩埵佛父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白色
6.頭/面: 1,略朝左傾
7.毛髮: 黑,中間高紮成髻,兩側散垂於兩肩、臂上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閉合
10.手/臂: 2,掌心有法輪印
11.手印/標誌: 雙手環繞佛母於懷:

右手持金剛杵於胸前;左手握金剛鈴於腰際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上身略朝左側彎
14.飾物/衣著: 著天衣,戴珠寶飾
15.基座: 彩蓮座(紅、黃、藍、綠、金五色),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之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光環內有四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光環後方兩側有粉紅色花兩朵盛開

中央一朵金色花盛開

 



p. 370

號 碼: 6a2
名 稱: 金剛薩埵佛母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淨除業障
1.名號: 金剛薩埵佛母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白色
6.頭/面: 1,向後仰
7.毛髮: 黑,中間高紮成髻,兩側散垂於兩肩、臂上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環繞佛父左肩;

左手高舉,捧臚骨[64],內盛甘露

12.腿/足: 2
13.姿勢: 雙腿環繞佛父腰際
14.飾物/衣著: 著天衣,戴珠寶飾,腰垂珠寶穗飾[65]
15.基座: 彩蓮座(紅、黃、藍、綠、金五色),上有白色月輪


p. 371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

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光環後方兩側有粉紅色花兩朵盛開

中央一朵金色花盛開

 

號 碼: 6b
名 稱: 龍王
表現型: 佛陀
象 徵: 降服龍與地妖
1.名號: 龍王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藍色
6.頭/面: 1,頸部以上白色
7.毛髮: 有肉髻
8.眼: 2,眉間有白毫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最勝菩提印[66]
12.腿/足: 2,腳掌心有法輪印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p. 372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黃、外淡紅之光環

頭部周圍有紅色金邊光環

光環右緣盤繞四蛇,分別為暗紅、綠、淡藍、白色

光環左緣盤繞三蛇,分別為灰、藍、粉紅三色

18.位置: 畫面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6c
名 稱: 葉衣母[67]
表現型: 本尊
象 徵: 防禦瘟疫
1.名號: 葉衣母
2.性別:
3.特性: 忿怒
4.外表:
5.體色: 金色
6.頭/面:

一頭三面:

正中面金色,略朝右傾

右面白色,現半忿怒相

左面紅色,現忿怒相

7.毛髮: 紅褐色,如火焰燃燒般豎立
8.眼: 9,每面皆有三隻眼,圓睜
9.口: 右面口閉合,中、左二面口大張,獠牙外露
10.手/臂: 6


p. 373

11.手印/標誌:

第一雙手:

雙手於胸前結威嚇印[68]

第二雙手:右手舉戰斧;左手拿葉製扇子

第三雙手:右手握箭;左手抓弓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右腿彎曲,左腿放鬆前伸[69]

上身略朝右側彎

14.飾物/衣著: 圍葉片裙,上身披白色飾金紋彩帶;戴珠寶飾,寶冠頂有白蛇裝飾;項上、胸前垂兩條白蛇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紅色日輪[70]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淡紅之光環。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七)圖七

7a.蓮花生[71]:坐於中央上方



p. 374

7b.寂護[72]:坐於右下方

7c.赤松德贊[73]:坐於左下方

赤松德贊座前左方草地上供棕、黑二色之食糧袋,上披黃、藍、白、綠、紅色飾金紋之絲綢五匹,其座正前方草地上供三色寶石及三眼寶石[74]。寂護座前有流水,與赤松德贊座間供有四色寶石、七寶及海螺。後方池塘中央,蓮花生座前,一株蓮葉之上,自右至左依次供有盛甘露臚骨、薈供供品[75] 及香爐瓶。蓮花生基座亦由蓮葉托起。其座右側有岩石、瀑布,上為雪山,雪山之上有雪獅三隻,山頂有雲朵。蓮花生基座左方有岩石、草山,山上有鳥若干,山頂 有雲朵。座後方背景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上方有藍色雲朵,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上方亦有藍色雲朵。

 /gro bai mgon po padmabyung gnas zhabs/

 眾生怙主蓮花生足下

 /bstan pai mngabdag mkhan chen zhi batsho/

 教法權威親教師寂護

 /gangs can dpapo khri srong lde btsan mchog/

 雪鄉勇士赤松德贊王



p. 375

 /mkhan slob chos gsum zhabs la gus phyagtshal/

 親軌二師法王[76]誠禮敬

號 碼: 7a
名 稱: 蓮花生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蓮花生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威嚴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頭略朝左傾
7.毛髮: 髮黑、長,散於兩肩

八字鬍,下唇下方中央有短鬚

8.眼: 2,大睜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握金剛杵,於胸前結威嚇印

左手結定印,掌托臚骨,內置長壽瓶

左腋夾喀章噶杖[77]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上身略朝左側彎


p. 376

14.飾物/衣著: 披三件式衣,由內到外分別為:絲綢衣,法衣,披風[78];戴蓮帽[79]及耳飾、項鏈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紅色日輪,日輪上有白色月輪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之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光環內有四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光環後方右、中、左分別有金黃、橙紅、粉紅色花盛開

 

號 碼: 7b
名 稱: 寂護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寂護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頭略朝左傾
7.毛髮:
8.眼: 2


p. 377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左手掌心朝上,置於腿上

右手掌心朝下,置於左掌上

身後右方有一圓形篋,後設矮桌,上置經書三冊

身後左方立錫杖、淨瓶、缽,缽口罩篩網[80]

12.腿/足: 2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上身略朝左側彎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藍色背心[81],戴班智達帽[82]
15.基座: 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暗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7c
名 稱: 赤松德贊
表現型: 法王


p. 378

象 徵:
1.名號: 赤松德贊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威嚴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右傾
7.毛髮: 髮黑,中央高紮,兩側散垂於兩肩

八字鬍,下唇下方中央有短鬚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轉法輪印:左手拇、食二指之間拈一株蓮花莖,

蓮花於其左肩外側盛開,上有經函及火燃劍[83]

12.腿/足: 2
13.姿勢: 採王自在坐姿[84],上身略朝右側彎
14.飾物/衣著: 穿國王絲綢衣,披彩帶,著靴,戴冠、耳飾、項鏈[85]
15.基座: 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暗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p. 379

(頁)圖八

8a.馬爾巴[86]:坐於中央上方

8b.密勒日巴[87]:坐於右下方

8c.岡波巴[88]:坐於左下方

  

密勒日巴與岡波巴兩人座前均有流水、岩石,水中有水鳥及部分七寶。兩者座間供有七寶及四色寶石。馬爾巴座前設桌,上置法器,自右至左分別為札瑪鼓、金剛鈴與杵、盛甘露臚骨、瓶[89]。其座右方白雲圍繞雪山,山上有雪獅;左方有草山,山間、山頂有雲,山腰上有小鳥若干。馬爾巴座後方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上方有藍色雲朵,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上方也有藍色雲朵。

 /gsang sngags mdzoddzin mar pa chos blo dang/

 密續司庫馬爾巴大師

 /tshe gcig zungjug mngon mdzad mid la mchog/

 即世成就密勒日巴尊



p. 380

 /gdams pai gter gyur mnyam med dvags po ba/

 教授寶藏無比塔波瓦

 /bkargyud mes po gsum la gus phyagtshal/

 噶舉師徒三代誠禮敬

號 碼: 8a
名 稱: 馬爾巴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馬爾巴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粗壯
5.體色: 暗紫
6.頭/面: 1
7.毛髮: 髮黑,披散兩肩。八字鬍,下唇下方中央有短鬚
8.眼: 2,圓睜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於膝前自然下垂

身後右側有經書三冊,左側有一圓形篋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
14.飾物/衣著: 著平民衣,外罩披風,戴耳飾、項鏈[90]
15.基座: 獅子座(由白色雪獅支撐),

上有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其後尚有珠寶裝飾華麗座椅靠背



p. 381

17.周環/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光環內有五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
20.其他: 珠寶飾靠背後方有花朵若干環繞

 

號 碼: 8b
名 稱: 密勒日巴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密勒日巴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藍綠[91]
6.頭/面: 1,略朝右傾
7.毛髮: 黑、長,披於肩、背上
8.眼: 2
9.口: 張開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掌托右耳[92];左手擱左腿上,捧盛甘露臚骨身後右方有經書三卷,左方有食器與勺一把[93]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勇士坐姿[94]
14.飾物/衣著: 披白色布衣,戴耳飾,右肩斜披禪帶[95]


p. 382

15.基座: 藍色飾金紋坐墊,上鋪熊皮[96]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橙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下右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8c
名 稱: 塔波瓦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塔波瓦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
7.毛髮: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定印,托缽,缽內盛白色甘露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


p. 383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下身罩披風,右肩斜披禪帶,頭戴塔帽[97],身後右方有經書三冊
15.基座: 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暗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九)圖九

9a.阿底峽[98]:坐於中央上方

9b.種敦巴[99]:坐於右下方

9c.雷必謝饒[100]:坐於左下方



p. 384

種敦巴與雷必謝饒座前有岩石、流水,水中有水鳥、植物及部分七寶。兩者座間,阿底峽座前地上供七寶和五色寶石。阿底峽座前設桌,桌上自右至左供水果、缽[101]、淨瓶、曼達[102]、 海螺(內盛香水)、花瓶(插有鮮花)與水果。種敦巴座後右側有樹木、岩石、雪山,山上有雪獅三隻,雲朵自山間延伸至阿底峽後方右側天空中。雷必謝饒座後左 側有流水、岩石、草山,山腰上有鹿三隻,山頂有雲朵若干。阿底峽座後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左後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上方有藍色雲 彩;右後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

 /lnga brgyai gtsug rgyan dpal ldan mar me mdzad/

 五百頂飾具德燃燈智

 /bkagdams bstan pai mes pobrom ston rje/

 噶當教法祖師種敦巴

 /mkhyen pai gter mngalegs pai shes rab zhabs/

 智慧藏主雷必謝饒足

 /jobrom yab sras gsum la gus phyagtshal/

 覺種父子三人誠禮敬

號 碼: 9a
名 稱: 阿底峽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阿底峽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p. 385

6.頭/面: 1,略朝右傾[103]
7.毛髮: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轉法輪印

身後右方有舍利塔[104],左方有一圓篋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藍色背心[105],戴班智達帽[106]
15.基座: 獅子座(由白色雪獅支撐),上有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墊上鋪熊皮[107]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金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光環內有五顆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上方
19.伴隨者: 2
20.其他: 光環後方左側金色花與粉紅色花盛開

 



p. 386

號 碼: 9b
名 稱: 種敦巴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種敦巴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左傾
7.毛髮: 黑,披肩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說法印,拈蓮花莖,蓮花於其右肩外側盛開;左手結施勝印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上身略朝左側彎
14.飾物/衣著: 著平民衣,下身罩灰色披風
15.基座: 兩層坐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藕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9c
名 稱: 雷必謝饒
表現型: 上師


p. 387

象 徵:
1.名號: 雷必謝饒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右傾
7.毛髮: 頂禿白髮,眉、鬚皆白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捧曼達於胸前[108]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上身略朝右側彎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藍色背心[109]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藕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p. 388

(十)圖十

10a.袞噶寧波[110]:坐於中央

10b.索南澤摩[111]:坐於右上方

10c.札巴堅贊[112]:坐於左上方

10d.袞噶堅贊(薩迦班智達)[113]:坐於右下方

10e.洛追堅贊(八思巴)[114]:坐於左下方

薩迦班智達與八思巴座前均有岩石,兩者之間有流水,水中有水鳥、植物及部分七寶。袞噶寧波座前地上供七寶及各色寶石,後方設桌,其上置法器[115],自右至左依序為業瓶(插吉祥草和孔雀羽毛[116]、

p. 389

札瑪鼓、鈴與杵、臚骨(內盛甘露)及置穀物容器。薩迦班智達座後上方有流水、岩石、草山,山腰上有鹿三隻。八思巴座後左上方亦有流水、岩石、草山,山上有 動物若干隻。袞噶寧波後方背景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索南澤摩與札巴堅贊之座位於藍色雲朵之中。札巴堅贊右側上方天空中有金色太陽,索 南澤摩右側上方天空中有白色月亮。

 /lung rtogs mngabdag kun dgasnying po dang/

 教證權威袞噶寧波足

 /bsod nams rtse mo grags pa rgyal mtshan mchog/

 索南澤摩札巴堅贊尊

 /jam dbyangs sa pan chos rgyalphags pa ste/

 文殊薩班法王八思巴>

 /sa skya gong ma rnam lngar gus phyagtshal/

 薩迦五祖吾等誠禮敬



p. 390

號 碼: 10a
名 稱: 袞噶寧波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袞噶寧波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右傾
7.毛髮: 頂禿白髮,眉、鬚皆白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施勝印

左手結說法印,拈蓮花莖,蓮花於其左肩外側開放

12.腿/足: 2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上身略朝右側彎
14.飾物/衣著: 由內至外分別著坎肩及裙、法衣、平民外套,下身罩披風
15.基座: 獅子座(由白色雪獅支撐)

上有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橙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光環內有五個三寶石

18.位置: 畫面中央
19.伴隨者: 4
20.其他: 身體周圍光環後方右側一株金黃色花盛開

中央與左側各有一株粉紅色花盛開

 



p. 391

號 碼: 10b
名 稱: 索南澤摩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索南澤摩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右傾
7.毛髮: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掌托盛甘露臚骨;左手彈無名指,撒甘露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上身略朝右側彎
14.飾物/衣著: 著平民衣及外套,下身罩披風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橙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紅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右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10c
名 稱: 札巴堅贊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p. 392

1.名號: 札巴堅贊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右傾
7.毛髮: 頂禿白髮,眉、鬚皆白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於胸前持金剛杵;左手於腹側握金剛鈴

身後右側有淨瓶,內插植物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上身略朝右傾
14.飾物/衣著: 著平民衣及外套,下身罩披風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橙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紅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10d
名 稱: 袞噶堅贊(薩迦班智達)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袞噶堅贊(薩迦班智達)
2.性別:
3.特性: 祥和


p. 393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略朝左側傾
7.毛髮: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轉法輪印,兩手拇、食二指各拈一株蓮花莖:

右側蓮花於其右肩外側開放,上立火燃劍

左側蓮花於其左肩外側開放,上置經函一冊[117]

身後右側有經書三冊,左側有缽,內盛甘露

12.腿/足: 2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上身朝左側彎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戴薩帽[118]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藕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10e
名 稱: 洛追堅贊(八思巴)
表現型: 上師


p. 394

象 徵:
1.名號: 洛追堅贊(八思巴)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
7.毛髮: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施勝印;左手結定印,捧法輪

身後右側有經書三冊

12.腿/足: 2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戴薩帽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藕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十一)圖十一

11a.布敦仁欽竹[119]:坐於中央



p. 395

11b. & 11c.覺囊遍智[120] &多羅那他[121]:坐於上方

11d. & 11e.仁欽南杰[122] &南卡卻竹[123]:坐於下方

仁欽南杰與南卡卻竹之座位於草地上。兩者座前與兩座之間有流水、岩石,水中有水鳥、植物及部分七寶。布敦座前草地上供七寶及各色寶石,後方設桌,上方自右至左是淨瓶[124]、缽[125]及花瓶。仁欽南杰與南卡卻竹座後方均有岩石、流水、草山。右側草山上有鳥若干,左側山上有鹿若干。布敦座後背景藍色天空中有許多金色八吉祥圖案與三寶石。覺囊遍智與多羅那他之座位於雲彩之間。上方天空中靠左有金色太陽,靠右有白色月亮。



p. 396

 /thams cad mkhyen pa bu ston rin chen grub/

 一切智者布敦仁欽竹

 /rin chen rnam rgyal nam mkhamchog grub zhabs/

 仁欽南杰南卡卻竹足

 /jo nang kun mkhyen ta ra na tha sogs/

 覺囊遍智多羅那他等

 /mkhas grub bla ma rnams la gus phyagtshal/

 具學證諸上師誠禮敬

號 碼: 11a
名 稱: 布敦仁欽竹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布敦仁欽竹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
7.毛髮: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轉法輪印,兩手拇、食二指各拈一株蓮花莖:

右側蓮花於其右肩外側開放,上立金剛杵

左側蓮花於其左肩外側開放,上立金剛鈴[126]

12.腿/足: (2)


p. 397

13.姿勢: 結金剛跏趺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戴噶丹帽[127]
15.基座: 彩蓮座(紅、黃、藍、綠、金五色),上有白色月輪[128]
16.靠背: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內藍、外金、彩虹鑲邊之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畫面中央
19.伴隨者: 2
20.其他: 身體周圍光環後方右側一株金黃色花盛開,

中央與左側各有一株粉紅色花盛開

 

號 碼: 11b
名 稱: 覺囊遍智/多羅那他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覺囊遍智/多羅那他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
7.毛髮:


p. 398

8.眼: 2
9.口: 微笑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於膝前自然下垂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下半身罩披風,戴班智達帽
15.基座: 粉紅色蓮花座,上有白色月輪[129]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橙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右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11c
名 稱: 覺囊遍智/多羅那他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覺囊遍智/多羅那他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
7.毛髮:
8.眼: 2
9.口: 閉合


p. 399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雙手結雙運印[130]:右手握金剛杵;左手持金剛鈴
12.腿/足: 2
13.姿勢: 結薩埵跏趺[131]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藍色背心[132],戴班智達帽[133]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橙紅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上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11d
名 稱: 仁欽南杰/南卡卻竹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仁欽南杰/南卡卻竹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面向左方
7.毛髮:
8.眼:


p. 400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定印,捧經函
12.腿/足: (2)
13.姿勢: 採坐姿,身朝左方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戴噶丹帽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藕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右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號 碼: 11e
名 稱: 仁欽南杰/南卡卻竹
表現型: 上師
象 徵:
1.名號: 仁欽南杰/南卡卻竹
2.性別:
3.特性: 祥和
4.外表:
5.體色: 膚色
6.頭/面: 1,面向右方
7.毛髮:
8.眼: 2
9.口: 閉合
10.手/臂: 2
11.手印/標誌: 右手結說法印;左手結定印,捧經函
12.腿/足: (2)


p. 401

13.姿勢: 採坐姿,上身略朝右側傾
14.飾物/衣著: 披比丘三衣,著坎肩,戴噶丹帽
15.基座: 兩層座墊(下藍、上綠,各飾以金紋)
16.靠背: 藍色飾金紋,上披白色哈達
17.周環/光環: 身放金色光芒,身體周圍形成藕色光環

頭部周圍有綠色金邊光環

18.位置: 主尊左下方
19.伴隨者:
20.其他:

三、參考文獻

《翻譯名義大集》,京都大學,京都,大正5年發行。

林純瑜:〈《諸尊身色印相明錄》譯注〉,《中華佛學研究》第2期,頁339~377,臺北,民國87年。

Beyer, Stephan: The Cult of Tārā──Magic and Ritual in Tibe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73.

Dagyab,Loden Sherap: Die Sādhanas der Sammlung Ba-ri brgya-rtsa.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1983. (Ikonographie und Symbolik des Tibetischen Buddhismus.Teil AI)

Dagyab,Loden Sherap: Dei Sādhanas der Sammlung sNar-thavc brgya-rtsa.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1986.(Ikonographie und Symbolik des Tibetischen Buddhismus. Teil D)

Dagyab,L.S.: Buddhistische Glückssymbole im Tibetischen Kulturraum.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2. Aufl., München 1995. (Diederichs Gelbe Reihe 93)

Das, Sarat Chandra:A 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 Eighth Reprinting Compact Edition, Rinsen Book Co., Kyoto, 1988.

Ferrari, Alfonsa:mKyen brtses Guide to the Holy Places of Central Tibet. I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Roma, 1958. (Serie Orientale Roma XVI)



p. 402

Gega Lama: Principles of Tibetan Art. Illustrations and Explanations of Buddhist Iconography and Iconometry according to the Karma Gardri School. Vol. II , Darjeeling, W. B., India, 1983.

Hoppe, Thomas:Tibet Heute──Aspekte einer Komplexen Situation. Hamburg 1997. (Mitteilungen des Instituts für Asienkunde Hamburg 281)

Hoffmann, Helmut: The Religions of Tibet. (Translated by Edward Fitzgerald)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London, 1961.

Jäschke, H. Ä.:A 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 Reprint,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London, 1968.

Laufer, Berthold:“Use of Human Skulls and Bones in Tibet.”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o.10, pp. 9-24, Chicago, 1923.

Mäder, Hans: Tibet──Land mit Vergangenheit und Zukunft. Verlag Hans Mäder, Zürich, 1997.

Olschak,Blanche Christine & Geshe Thupten Wangyal: Mystik und Kunst Alttibets. Hallwag Verlag, Bern, 1972.

Roerich, George N.: The Blue Annals. Part 1 & 2. Royal Asiatic Society of Bengal, Calcutta, 1949. (Monograph Series Vol. VII)

Ronge,Namgyal Gonpo (Zeichnungen) und Dagyab, Loden Sherap (Erläuterungen): Die Sadhanas der Sammlung Ba-ri brgya-rtsa. Zeichnungen von Gottheiten, Gesten, Sitzhaltungen und Attributen.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1983. (Ikonographie und Symbolik des Tibetischen Buddhismus. Teil A II)

Ruegg,D. S.: The Life of Bu Ston Rin Po Che. I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Roma, 1966. (Serie Orientale Roma XXXIV)

Schmid,Tony: Saviours of Mankind III. Panchen Lamas and Former Incarnations of Amitayus. Reports from th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th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Dr. Sven Hedin. Publ. 46. VIII. Ethnography 10, Statens Etnografiska Museum, Stockholm, 1964.

Tashi Wangdi: The Panchen Lama Speaks.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Central Tibetan Administration of HH the Dalai Lama, Dharamsala, India, 1991.



p. 403

Tibetan Medical Paintings. Illustrations to the Blue Beryl Treatise of Sangye Gyamtso (1653~1705). 2 Vols. Serindia Publications, London, 1992.

Tucci, Giuseppe: Tibetan Painted Scrolls. La Libreria Dello Stato, Roma, 1949.

Tucci, Giuseppe: Die Religionen Tibets. Verlag W. Kohlhammer, Stuttgart, 1970.

Ya, Hanzhang: Biographies of the Tibetan Spiritual Leaders Panchen Erdenis.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 1994.



p. 404

圖一



p. 405

圖二



p. 406

圖三



p. 407

圖四



p. 408

圖五



p. 409

圖六



p. 410

圖七



p. 411

圖八



p. 412

圖九



p. 413

圖十



p. 414

圖十一

[1] 原文最後的mtshams sbyor於此是指:將繪製佛像的功德與前述諸善願結合後,一同迴向。

[2] 筆者譯自藏文。

[3] 筆者譯自藏文。

[4] 歷代班禪額爾德尼傳記及世系,請參考SchmidYa

[5] 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生平事蹟,請參考Hoppe, pp.127-128,Mäder, Rolle des Zehnten Panchen Lama, pp.56-58, Tashi Wangdi, pp.1-2。

[6] 與圖片內容相關之四句九音節藏文偈頌之後的祈願文,十一張圖片均同。其轉寫與翻譯請見本文「序言,圖片原件介紹,2.圖片外觀」。

[7] 西藏唐卡畫像中,釋迦牟尼佛的伴隨者通常為其二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與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並且舍利弗在右,目犍連於左。

[8] 七寶(nor-bu cha-bdun):犀牛角、象牙、國王耳飾、王后耳飾、交疊寶石、三眼寶石、八枝珊瑚樹,參Dagyab (1995), pp.123-125,Olschak & Wangyal, pp.44-45。

[9] 五欲功德(’dod-yon sna-lnga):鏡、鐃鈸、盛香水海螺、果實、綾羅,分別象徵色、聲、香、味、觸,代表眼、耳、鼻、舌、身之供養,參Dagyab (1995), pp.133-142,Olschak & Wangyal, p.45。。

[10] 法輪有內輪八股、外輪十六股,外圍鑲十顆藍色寶石,頂端有一顆藍色小寶石。象徵釋迦牟尼佛轉法輪,將佛法傳揚四方.

[11] 八吉祥(bkra-shis rtags-brgyad):寶傘、金魚、寶瓶、蓮花、右旋海螺、吉祥結(又名無盡結)、勝利幢、輪,參Dagyab (1995), pp.33-61,Olschak & Wangyal, p.44。

[12] 由三顆寶石組成之圖案,於本文中稱「三寶石」。

[13] 釋迦牟尼佛之Sādhana,參林純瑜,頁355。

[14] 觸地印sa-gnon-gyi phyag-rgya,見Ronge & Dagyab, p.252。

[15] 定印mnyam-gzhag-gi phyag-rgya,見Ronge & Dagyab, p.247。

[16] 金剛跏趺rdo-rjei skyil-krung,見Ronge & Dagyab, pp.192-193。

[17] 比丘三衣chos-gos rnam-gsum

[18] 宗喀巴(Tsong-kha-pa Blo-bzang grags-pa, 1357~1419),藏人所稱之杰仁波切(rJe Rin-po-che),生於安多宗喀地方,創立新噶當派,後稱格魯派。著述甚多,最著名者為《菩提道次第廣論》(Lam-rim-chen-mo)。1409年與賈曹傑共同創立甘丹寺,任首任住持,此寺後成為格魯派主寺,參Ferrari, p.80, fn.10,Hoffmann, p.165。

[19] 賈曹傑(rGyal-tshab-rje Dar-ma rin-chen, 1364~1431),宗喀巴大弟子,1419年宗喀巴往生後,繼任為甘丹寺住持及格魯派領袖,參Hoffmann, p.167。

[20] 克主傑(mKhas-grub-rje dGe-legs dpal-bzang-po, 1385~1438),宗喀巴大弟子之一,著作無數,曾為宗喀巴作傳。1431年繼賈曹傑為甘丹寺住持,直至往生為止。參Ferrari, p.130, fn.291,Hoffmann, pp.167-168。

[21] Shing-rtai srol-’byed 是指宗喀巴創立格魯派而言。

[22] dngos stobs rigs pai dbang phyug其實是dngos po stobs shugs kyi rigs pai dbang phyug之簡寫。意指透過邏輯推理之效力,真確了達諸現象,得自在者。

[23] 轉法輪印chos-’khor-gyi phyag-rgya, 見Ronge & Dagyab, p.245。

[24] 火燃劍ral-gri

[25] 般若經函sher-phyin glegs-bam。火燃劍與般若經函象徵宗喀巴為文殊師利之化身。

[26] 坎肩stodgag

[27] 噶丹帽dge-ldan-pai dbu-zhva,尖頂,黃色,承繼班智達帽(pan-zhva)之形狀,只是顏色改為黃色,宗喀巴之後才有,參見Gega, p.125。通常當上師戴此帽時,習慣上會將帽垂移到耳後。雖然如此,畫師一般都將帽垂畫在戴者耳側自然下垂,如同圖11a。此圖中帽垂被畫於耳後,於唐卡中殊為少見。

[28] 說法印chos-’chad-kyi phyag-rgya,見Ronge & Dagyab, p.246。

[29] 哈達kha-btags

[30] 威嚇印sdigs-mdzub-kyi phyag-rgya,見Ronge & Dagyab, p.249。

[31] 八瑞物(bkra-shis rdzas-brgyad):鏡、牛黃、酸酪乳、長壽茅草、吉祥果、右旋海螺、朱砂、芥子,參Dagyab (1995), pp.63-91,Olschak & Wangyal, pp.44-45。

[32] 指文殊師利菩薩。

[33] 指金剛手。

[34] 文殊師利菩薩、金剛手、觀音菩薩各為密續事部中之佛部、金剛部、蓮花部之怙主。

[35] 四臂觀音之Sādhana,參林純瑜,頁360。

[36] 根據西藏佛教傳統,觀音菩薩均現男相。

[37] 雙手合掌thal-mo sbyar-ba,見Ronge & Dagyab, p.248。

[38] 水晶念珠shel-’phreng

[39] 根據Sādhana,四臂觀音手持白色蓮花(pad-dkar),非粉紅色蓮花,此處為畫師之誤。

[40] 本文所用「天衣」(dar-gyi na-bzas)一詞乃指:下著絲綢裙,上身披彩帶,另外左肩到右腰際繫彩帶一條。因衣由絲綢製成,特別珍貴,故稱天衣。圖三中之四臂觀音左肩彩帶以羚羊皮代替,另見注42。

[41] 本文所稱「珠寶飾」(rin-chen sna-tshogs)是指:珠寶製成之髮髻頂飾、頭冠、耳飾、項鏈、胸鏈、臂環、手鐲、腳環。

[42] 羚羊皮Kṛṣṇasāra-yi pags-paKṛṣṇasāra是一種特別溫馴的動物,四臂觀音之心房以其毛皮覆蓋,象徵觀音菩薩具悲心本性。

[43] 文殊師利之Sādhana,參林純瑜,頁359。

[44] 十六歲少年gzhon-nu bcu-drug lang-tshoi-nyams

[45] 紅黃色dmar-ser

[46] 劍柄為金剛杵。

[47] 參Dagyab (1986), p.26。

[48] 金剛手(gSang-bai bdag-po=Phyag-na rdo-rje)之Sādhana,參林純瑜,頁358。

[49] 深藍mthing-kha

[50] 虎皮毛裙stag-sham

[51] 長壽瓶tshe-bum

[52] 白度母(sGrol-ma dkar-mo, Sita Tārā),參見Dagyab (1986), p.22。

[53] 施勝印mchog-sbyin-gyi phyag-rgya,見Ronge & Dagyab, p.246。

[54] 施無畏印skyabs-sbyin-gyi phyag-rgya / mi-’jigs-pa sbyin-pai phyag-rgya,見Ronge & Dagyab, p.243。

[55] 頂髻尊勝母(gTsug-tor rNam-par rgyal-ma, Uṣṇīṣavijayā),參Dagyab (1986), p.48。

[56] 頂髻尊勝母各手所結手印及所持器物依Dagyab (1986), p.48之記錄。

[57] 藍色,末端為金剛杵。

[58] 施無畏印skyabs-sbyin-gyi phyag-rgya/mi-’jigs-pa sbyin-pai phyag-rgya,見Ronge & Dagyab, p.252。

[59] 遍知毗盧遮那佛(Kun-rig rnam-snang-mdzad)。

[60] 訶黎勒,藏文作a-ru-ra,梵文為Hārītakī,見《翻譯名義大集》第5798條。藥草名,學名Terminalia chebula: Chelubic myrobalan,莖粗,葉厚、綠,花黃,果實黑或黃,含六味。訶黎勒之果實被藏醫認為是最佳萬靈藥。除治病之外,果實據說具有維持生命力之效能,並能產生體熱,幫助消化。參見Tibetan Medical Paintings, p.65。

[61] 通常藥師佛缽中應盛白色甘露,此處卻畫成訶黎勒。

[62] Klu-yi-dbangklu-dbang rgyal-po之簡稱。

[63] 金剛薩埵之Sādhana,參林純瑜,頁352。

[64] 臚骨之梵文Kapāla就字面意義來分析:ka意為「樂」,pāla則是「保護」,也就是「護樂」之意。除此之外,臚骨象徵忿怒、變化、無常。

或見西藏唐卡所畫本尊,尤其是忿怒本尊,手持臚骨,或見藏人以臚骨為法器。據Laufer之 文,本尊手持臚骨代表戰勝敵人,同時有警示其他敵人避免重蹈覆轍之作用。以臚骨為法器旨在提醒行者修習無常,去除對世間安樂的貪著,這是佛教的思維方式, 由印度傳入西藏,並非西藏本來就有。至於以敵人首級或親人頭骨為器皿則是史前人類遺留下來,許多民族共有的習俗。保存聖者臚骨或者以之為法器,作用如同供 奉舍利,目前仍存續於許多宗教之中。參見Laufer, p.17,13,23。

[65] ’og-pag,如圍裙,由珠寶或骨製成。

[66] 最勝菩提印byang-chub mchog-gi phyag-rgya, uttarabodhimudra

[67] 葉衣母(Lo-ma gyon-ma, Parṅaśabarī),參見Dagyab (1983), p.87, Dagyab (1986), p.23。

[68] 根據Dagyab的描述,葉衣母第一雙手之中只有左手結威嚇印,見Dagyab (1983), p.87與Dagyab (1986), p.23。

[69] 畫面上看來葉衣母好似右膝著地半蹲,但是依照Sādhana,應採右腿內彎,左腿放鬆前伸之舒適坐姿,參見Dagyab (1983), p.87及Ronge & Dagyab, p.185。

[70] 根據Sādhana,葉衣母之基座應為蓮花,月輪,月輪上有障礙之魔,參見Dagyab (1983), p.87及Ronge & Dagyab, p.185。

[71] 蓮花生(Padmasambhava),又稱鄔堅仁波切(O-rgyan Rin-po-che),以密續修持著名。西元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接受寂護之推薦,邀請蓮花生入藏,以降服阻撓佛教在西藏發展之惡勢力。蓮花生後被視為西藏寧瑪派祖師。參Ferrari, p.91, fn.55。

[72] 寂護(Śāntirakṣita),印度著名佛教學者,受藏王赤松德贊之邀入藏。為西藏建立佛教理論基礎。與蓮花生一同建議赤松德贊建桑耶寺。參Ferrari, p.113, fn.124, p.114, fn. 135,Hoffmann, pp.72-73。

[73] 赤松德贊(Khri-srong lde-brtsan, 755~797),西藏前弘期國王,邀請寂護和蓮花生入藏弘法,並推動大量譯經,使佛教在西藏得以奠定穩固基礎,代替苯教,成為主要宗教。參Hoffmann, p.55,71,74。

[74] 糧袋、綢緞匹、寶石代表國王的財富。

[75] Tshogs-gi mchod-pa,包括糌巴製心形食子(gtor-ma)及其他食品。薈供目的在祈求上師加持;祈求本尊圓滿成就;祈求三寶成就佛果;祈求空行、空行母、護法護持修行。

[76] mkhanmkhan-chen(親教師)縮寫,指寂護;slobslob-dpon(軌範師)縮寫,指蓮花生;choschos-rgyal(法王)縮寫,指赤松德贊。

[77] 喀章噶杖kha-tajkhatvaj,見Ronge & Dagyab, pp.278-279。

[78] 蓮花生身穿絲綢衣、法衣、披風分別象徵其王種出身及在經、續兩方面的成就。

[79] 蓮帽(pad-zhva),蓮花生所戴帽之特別名稱。根據Gega,此帽原屬薩霍(Zahor)國王Tsuglagdzin個人所有。 Tsuglagdzin原本企圖於薩霍國之曼地(Mandi)燒死蓮花生。後來懺悔,並將自已的披風與帽供養給上師蓮花生,蓮花生接受。後此帽即稱為鄔堅蓮帽(U-rgyan pad-zhva),參見Gega, p.117。

[80] 經書三冊代表三藏,錫杖、淨瓶(ril-ba spyi-blugs, Kuṇḍikā)、缽及篩網(chu-tshags)為比丘常用器物,象徵寂護乃持守戒律之比丘。圓形篋(za-ma-tog)之象徵意義不明。

[81] 依札雅仁波切之記憶,此藍色背心大概稱作sang-gos(?)。依印度傳統,唯有王子出家才能穿這種背心,最常見之例為阿底峽。背心通常為尖領,與畫中稍有不同。

[82] 班智達帽(paṇ-zhva),紅褐色飾金紋,但覆蓋兩耳之部分應較長,見圖11b。據說為佛教在印度弘傳時,佛教學者所戴之帽。西元第八世紀赤松德贊王朝時,入藏弘法的寂護即戴此帽。班智達帽後為西藏所有教派接受並採用。參Gega, p.117,另見Tucci (1970), p.143, 145。

[83] 經函及火燃劍象徵赤松德贊乃文殊師利之化身。

[84] 王自在坐姿(rgyal-po rol-stabs g-yas-rol),參Ronge & Dagyab, pp.202-206。

[85] 項鏈中央為法輪。

[86] 馬爾巴(Mar-pa Chos-kyi blo-gros, 1012~1097),十五歲開始學梵文,人稱譯師(Lo-tsa-ba)。曾經三度赴印,從那若巴學法並參學各地。參Hoffmann, pp.148-151。

[87] 密勒日巴(Mi-la ras-pa, 1040~1123),三十八歲拜馬爾巴為師,苦行六年,終於獲得最勝秘密灌頂。其後返鄉,於山洞中勤修瑜伽行,得殊勝成就。其傳記及證道歌極為著名。參Hoffmann, pp.151-155。

[88] 岡波巴(sGam-po-pa bSod-nams rin-chen, 1079~1153),原為醫生,人稱塔波太醫(Dvags-po lha-rje)。三十二歲從密勒日巴學法,得法要傳承後,回故鄉塔波專修。曾於岡波地方隱居修行,故又稱岡波巴。其弟子眾多,各有所成,自其之後噶舉派分為眾多支系,參Hoffmann, p.156。

[89] 畫中瓶內其實不應插有花朵。此種瓶內通常盛水,供儀式中灑水所需。

[90] 項鏈中央為法輪。

[91] 密勒日巴在山洞中修行時,曾以蕁麻為食,以致後來通體呈藍綠色。

[92] 藏人歌唱時,慣於一手托腮,手肘以另一抱胸手掌支撐。密勒日巴圖像原本應為右掌托腮,表示他正在唱歌,後不知是因畫家之喜好或習慣,逐漸演變成將手掌畫成置於耳後。

[93] 食器與勺為密勒日巴在山洞中修行時,煮蕁麻為食所用。

[94] 勇士坐姿dpa’-boidug-stangs,見Ronge & Dagyab, p.212。

[95] 禪帶(sgom-thag),據說是修行者禪坐時用的帶子,繞於兩膝下與頸後。進一步解釋可參考Das, p.326bJäscke, p.117b

[96] 鋪在密勒日巴坐墊上者,由畫中看來像熊皮。依Olschak & Wangyal所見圖像,密勒日巴則是坐於羚羊皮上,見Olschak & Wangyal, p.120。

[97] 塔帽(Dvags-zhva),岡波巴在西藏東南方塔波(Dvags-po)地區之達(rDal)山丘時,依當地石頭外型所造,後成為噶舉派高階層上師所戴之帽,參見Gega, p.119。另有傳說,密勒日巴以其鞋贈與岡波巴,由於極度虔誠恭敬,岡波巴將之頂戴,並以其形製成帽,參Tucci(1970), p.143。

[98] 阿底峽(Atīśa, 982~1054),藏人敬稱覺沃杰(Jo-bo-rje),原為今孟加拉國王子,出家法名燃燈智(Dīpaṃkara Śri Jñāna)。受谷格(Guge)王朝菩提光(Byang-chub-’od)之邀,於1042年入藏,是使佛教在西藏復甦之重要人物。曾著《菩提道燈》,為西藏菩提道次第著作之濫觴。居藏十三年後於七十三歲往生。參Ferrari, p.78, fn.7, Hoffmann, pp.118-122, Olschak & Wangyal, p.120。

[99] 種敦巴(’Brom-ston-pa rGyal-baibyung-gnas, 1005~1064),噶當派創始人,阿底峽之心傳弟子。參Ferrari, p.77, fn.4,Hoffmann, p.122,Olschak & Wangyal, p.120。

[100] 雷必謝饒(Leg-pai shes-rab),與仁欽桑布(Rin-chen bzang-po, 958~1055)同為谷格王朝國王智慧光(Ye-shes-’od)選拔,送至喀什米爾求法。經過七年,同行共21位青年之中只有他們兩人學成,安然返藏。後仁欽桑布譯經無數,人稱大譯師(lo-chen),雷必謝饒則被稱為小譯師。參Hoffmann, pp.115-116。

[101] 內容水果三個,象徵福、祿、壽。

[102] 象徵阿底峽經常接受說法之請。

[103] 根據菩提道次第之教法傳承,阿底峽又稱dbu-yon-ma。依人體氣脈流向的分佈,瞋流經右脈,貪流經左脈。阿底峽以修大悲心著名,傳統唐卡圖像上,其頭部均朝右傾斜,象徵他已經修成大悲心,因為大悲是瞋心的剋星。除阿底峽之外,其他唐卡人物畫像頭部傾斜者,均為畫家之自由藝術表現,不具特殊象徵含義。

[104] 阿底峽總是隨身攜帶舍利塔,故其圖像中必會出現舍利塔。據說他若造惡業,必定立刻取出舍利塔,在塔前禮拜、懺悔,所造惡業當天立即淨除,絕不等到第二天。

[105] 見注81。

[106] 見注82。

[107] 根據西藏的傳統,上師圖像之基座除蓮花生、阿底峽、宗喀巴三者可畫為蓮花座之外,其他上師之基座一律應當畫成坐墊。此唐卡將阿底峽基座畫成坐墊,非常例外。另外,座上看似鋪熊皮,其象徵意義不明。

[108] 手捧曼達是雷必謝饒圖像的標誌。阿底峽除了與種敦巴之間師徒關係較為特殊之外,在其他所有弟子之中,以雷必謝饒最常向阿底峽請法。另外,獻曼達也是雷必謝饒個人的專修法門。因此,其畫像中雙手捧曼達一方面象徵他經常向上師請法,也暗示他個人的修持法門為獻曼達。

[109] 雷必謝饒於畫中著藍色背心應是畫師之誤,參注81。

[110] 袞噶寧波(’Khon Kun-dgasnying-po, 1092~1158),薩迦派第二任座主,參Ferrari, p.149, fn.493。薩迦派創始人為款袞卻杰波(’Khon dKon-mchog rgyal-po, 1034~1102),於1073年創立薩迦寺,參Ruegg, p.1, fn.2。自其之後,款家族之中必須有一人結婚、生子,繼承座主之位。後來分為兩家,從此之後,便由兩家子嗣輪流繼承座主之位。

[111] 索南澤摩(bSod-nams rtse-mo, 1142~1182),袞噶寧波次子,精通密續修持,參Ferrari, p.149, fn.494。

[112] 札巴堅贊(Grags-pa rgyal-mtshan, 1147~1216),袞噶寧波三子,1172年繼任為薩迦座主。著述包括密續、醫學等方面。參Ferrari, p.89, fn.52。

[113] 袞噶堅贊(Sa-skya Pan-chen Kun-dgargyal-mtshan, 1182~1251),人稱薩迦班智達,袞噶寧波四子dPal-chenod-po所生。曾為使西藏免於蒙古佔領,於1246年攜侄洛追堅贊入蒙古教化,成為蒙古王子哥旦(Godan)上師。著述甚豐,包括大乘經釋、因明、聲明等,參Ferrari, p.150, fn.497,Hoffmann, pp.136-137,Ruegg, p.4。

[114] 洛追堅贊(’Phags pa Blo-gros rgyal-mtshan, 1235~1280),法王八思巴,薩迦班智達之侄。1252年復至蒙古,1260年忽必烈頒「帝師」銜。1276年始返藏,忽必烈授權治理西藏中部十三區。曾以藏文為基礎,創蒙文新字母,為官方使用,直至元朝滅亡為止,參Ferrari, p.150, fn.501,Hoffmann, pp.137-139。

[115] 這些都是密續法會所用法器,參Tucci (1970), p.138,139。

[116] 瓶有業瓶(las-bum)與尊勝瓶(rnam-bum=rnam-rgyal bum-pa)兩種。根據格魯派傳統,有瓶嘴者為業瓶:於灌頂法會中,上師自瓶中倒水於弟子手中,所用即業瓶;尊勝瓶無瓶嘴:在灌頂法會中,上師觀想本尊壇城於瓶中,再用以加持弟子者,即尊勝瓶。然依薩迦派之傳統,業瓶與尊勝瓶均有嘴瓶。參Beyer, p.409,411。

在八思巴之前,原來做為法器之用的瓶均無瓶嘴。因八思巴經常為元世祖忽必烈灌頂,為避免倒水時弄髒皇帝龍袍,才將必須經常使用到的業瓶改為有嘴瓶。同時,藏人慣於以各色絲綢蓋在瓶身上,作為裝飾。

另外,圖上業瓶內插吉祥草。吉祥草色黃綠,產於印度,備受藏人喜愛,原因大概有二。根據印度傳統,吉祥草有淨身作用。若 有人染污其身,在長滿吉祥草之園中過夜,即可清淨身體。此外,據說佛陀成道時即坐在吉祥草鋪成的坐墊上。因此,雖然西藏本地不產此草,卻來源不絕,全靠來 往於印、藏之間的商旅攜帶。吉祥草由於紋路清晰、有條理,在灌頂法會中,上師會分吉祥草給弟子,當夜睡前弟子須將此草置於枕下。平常禪坐時,也須將之放在 坐墊之下,有助清理思路。

[117] 火燃劍與經函象徵薩迦班智達為文殊師利之化身。

[118] 薩帽(sa-zhva),薩迦派之帽,與班智達帽類似,唯無尖頂,參Tucci (1970), p.145。

[119] 布敦仁欽竹(Bu-ston Rin-chen-grub, 1290~1364),別號譯師(lo-tsa-ba)、一切智者(thams-cad mkhyen-pa)。三十一歲起任日喀則地方夏魯寺(Zhva-lu)住持,前後三十七年,形成夏魯派。著作甚豐,曾編集西藏大藏經甘珠爾與丹珠爾,並於1322年著佛教史。為時輪金剛(Kālacakra)傳承大師之一。參Ferrari, p.143, fn.427,Tucci (1949), p.661,Ruegg, pp.14-15。

[120] 謝饒堅贊(Dol-po-ba Shes-rab rgyal-mtshan, 1292~1361),覺囊派創始者,別號覺囊遍智(Kun-mkhyen Jo-nang-pa),始建覺囊萬佛塔(sKu-’bum mthong-grol),與布敦同為西藏時輪金剛(Kālacakra)傳承大師。參Roerich, part 1, p.309 & part 2, p.885,Tucci (1949), p.92,190,Ruegg, pp.12-13,Ferrari, p.155, fn.562, 563。

[121] 多羅那他(Tāranātha, 1575~1634),覺囊派大師,於1608年所著之《印度佛教史》極為著名,參Ferrari, p.155, fn.561, Hoffmann, p.140。

[122] 仁欽南杰(sGra-tshad-pa Rin-chen rnam-rgyal, 1318~1388),布敦之心傳弟子。三十九歲時繼布敦任夏魯寺住持,共三十三年。1355年為布敦立傳。宗喀巴曾從之學習。參Tucci (1949), p.661,Ruegg, p.11,41,145。

[123] 南卡卻竹(Nam-mkhamchog-grub),統治夏魯地方之貴族介(lCe)家族一員。其祖父與父親分別為第二及第三任夏魯土司(dPon)。布敦任夏魯寺住持前後三十七年間所歷經的第四、五、六任土司分別為南卡卻竹之堂叔及堂兄弟。南卡卻竹出家前育有二子一女,長子洛塞巴(Blo-gsal-pa)七歲即隨布敦出家,次子卻雷南杰(Phyogs-las rnam-rgyal, 1306~1386)結婚生子後亦出家,為覺囊遍智之弟子,亦從布敦學習,乃當時著名學者,也是宗喀巴的老師之一。參Tucci (1949), pp.659-661, p.704, fn.848及Table XVI-Genealogy of Zhva LuRuegg, pp.12-13。

此圖中之人物,由服飾判斷,畫於布敦下方兩者應為布敦弟子,應當是仁欽南杰與南卡卻竹,因此,覺囊遍智和多羅那他應當是畫於布敦上方之兩尊,但是這四位尊者究竟那一位是誰,因無進一步資料以供判斷,只能每兩者合併列名。

[124] 此淨瓶與圖7b於寂護身後左側所出現之淨瓶相同。

[125] 內盛象徵福、祿、壽之三果。

[126] 金剛杵與金剛鈴象徵布敦為金剛上師。

[127] 噶丹帽(dge-ldan-pai dbu-zhva),宗喀巴將班智達帽(pan-zhva)改為黃色而成,參見注27。布敦年代較宗喀巴早,因此布敦時應當尚無此帽,此處可能是畫師之誤。

[128] 根據西藏繪畫傳統,上師之中,除了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三位有蓮座之外,其餘上師均應坐在坐墊上。此處不知為何畫作彩蓮座。

[129] 參上注。

[130] 雙運印’khyud-rgya/zung-’jug gi phyag-rgya,見Ronge & Dagyab, p.244。

[131] 薩埵跏趺sems-dpai skyil-krung,參Ronge & Dagyab, p.197。

[132] 參見注81。

[133] 參見注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