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學研究第06期 (p445-482): (民國91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No. 06, (2002)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26-969X

中國禪風對日本庭園風格之影響

──以京都地區為例──


陳信甫*、林珊妏
*景文技術學院觀光系暨旅運科講師




p. 445

提要

中國佛教禪宗於宋朝時期傳至日本,對日本庭園影響深遠,造成鎌倉與室町時代,中國禪風濃厚的日本庭園風格,而中日禪僧即為此期庭園文化的主要傳播 者。鎌倉時代寺院庭園之配置,受到中國禪寺強調自然天成景觀設計之影響,以散發出濃厚的禪境意味。室町時代的僧眾盛行於中國禪詩禪畫之創作,影響所及,不 僅促成「五山漢文學」之興起,更進一步造成了「禪樣建築」的流行,使得日本庭園深具禪風,例如當時流行的枯山水,即受到中國禪畫之影響,成為日本庭園中, 最為典型、極具代表性的禪意表現。桃山時代的書院式庭園,為僧侶和武士坐禪修道之地,因此對於庭園的佈置與陳設,亦以禪風特色進行規劃和塑造。江戶時代的 迴遊式庭園,受到僧侶倡導茶道的流行風潮,以致出現茶庭茶室這樣的庭園景觀,也讓日本庭園的禪意更添色彩。江戶之後的日本庭園,因日本禪宗信仰之勢微,使 中國禪風對日本庭園的影響亦日漸衰減,漸走入歷史而淡出。

關鍵詞:1.禪宗 2.枯山水 3.禪樣建築 4.迴遊式庭園 5.茶庭



p. 446

【目次】

一、前言

二、文獻回顧

(一)禪宗對中國園林藝術之影響

(二)中國與日本禪文化交流對庭園之影響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

(二)資料分析方法

(三)研究範圍

四、案例研究

(一)平安時期的庭園禪風分析

1.平等院庭園分析

2.大覺寺嵯峨院庭園分析

3.神泉苑庭園分析

4.東本願寺涉成園分析

(二)鎌倉時代的庭園禪風分析

1.南禪寺南禪院庭園分析

2.天龍寺方丈庭園分析

3.鹿苑寺金閣庭園分析

(三)室町時代的庭園禪風分析

1.銀閣寺庭園分析

2.龍安寺方丈庭園分析

3.大德寺大仙院書院分析

(四)桃山時代的庭園禪風分析

1.醍醐寺三寶院庭園分析

2.二條城二之丸庭園分析

(五)江戶時代的庭園禪風分析

1.桂離宮庭園分析

2.仙洞御所庭園分析

3.京都御所御池庭庭園分析

4.修學院離宮庭園分析

5.仁和寺庭園分析

6.南禪寺本坊庭園分析

7.曼殊院分析

8.智積院庭園分析

五、結果與討論

(一)禪宗思想對造園材料及技法之影響

(二)禪宗意境思想對造園材料及技法之影響

(三)禪淨雙修思想對造園材料及技法之影響



p. 447

一、前言

日本庭園藝術舉世聞名,目前已有多處的傳統庭園,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日本庭園,除受到本土性的因素影響之外,更因豐富多樣的文化思想特質,以致 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庭園風格,包括:佛教影響之淨土庭園、融合唐樣之貴族寢殿造庭園、中國禪宗思想與水墨畫影響之枯山水庭園,以及受茶道影響之露地庭園。這 些不同的庭園類型,往往具鮮明的時代特質,隨著不同的時代區隔,其庭園特色亦見明顯。

日本庭園有著極遠深的歷史脈絡和獨特民族性的區域演化,其中也有很多受中國文化影響之處,尤其是宗教文化,而禪宗不僅深深滲入日本生活文化及各階 層,對於道德、修養、精神生活乃至於人格的塑造,發揮了極重要的的影響力。禪是佛教中國化之極致,禪啟迪了日本對藝術的探索,並以其具個性的思想賦予獨特 的色彩,在鎌倉及室町時代,禪院已成為學問與藝術的寶庫,禪僧本身就是學者、藝術家或神秘的思想家。藉由中國禪宗歷史的演變與發展,探討中國禪宗思想在造 園運用之成就與特質,隨著庭園文化之擴散與傳播,日本吸取箇中造園之精華,展現出不同時代之日本庭園的差異與脈絡。

日本庭園造園要素在不同的禪文化思想的風潮下,有著數量命名迥異、形制迴然的設置。庭園設施與內涵,在不同時代的醺陶下,亦形豐富而巧妙,故此類型深具探討研究之價值。

然而中國的禪宗思想對中國與日本的影響為何?而影響之歷程及文化層面為何?對日本池泉式、枯山水式庭園空間風格之主要影響因素為何?本人以實地造訪 日本庭園及搜集相關資訊,探討日本庭園空間元素受禪宗影響之脈絡。本研究希望藉達成以下目的:一、探討中國與日本文化之交流歷程。二、建立中國禪思想對日 本庭園影響模式。三、探討日本庭園空間受中國禪宗思想影響之因素。



p. 448

二、文獻回顧

(一)禪宗對中國園林藝術之影響

禪,是「禪那」(dhyana)的略稱,為天竺之語,翻云思惟修,亦 云靜慮,皆是定慧之通稱。佛禪的修行方法,目的是取得心的安定,從而啟發智慧,佛教「三學」(戒、定、慧)或「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 慧)的本質,即在於以戒資定、以定發慧,以外在的形式戒定,去獲得內在的實質成佛境界(顧偉康,1994)。

中國佛教寺院,不僅為僧眾修持之所,甚至兼具宗教、文化、藝術、教育、經濟、旅遊的多種社會功能,是集建築、雕塑、繪畫、書法、音樂、文學於一體之 藝術殿堂(林繼中,1997)。禪宗與寺廟園林同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禪宗是中國佛教精神的核心,寺廟園林則是稟承這種的中國僧侶的理想天地(王晨曦, 1989)。唐代佛教禪宗興盛,寺廟興造融合於自然山水中,成為主要風景園林的形態。這時期形成了所謂「佛教四大名山」,包括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 華山,其既是佛教勝地,又兼具優美的風景。南宋遷都至臨安(杭州)後,帶來了西湖風景區興建寺院,發展自然環境的高潮。歸隱寺、淨慈寺、余杭徑山寺、寧波 天童寺、阿育王寺名列「禪院五山」。可見當時的風尚是寺院與山水密切的結合。

唐代興造佛寺的趨勢,是以結合自然山水為主。寺院不只滿足宗教信仰活動的需要,還滿足人們的遊賞以及文化交流,並且兼顧公園之作用。唐朝文人,常與 禪僧交往,並於寺廟環境中參與遊覽、題名、吟詠賦詩,設宴慶賀及品茗等活動,這些文化活動刺激了寺廟園林環境的發展。禪與文學藝術之交融明顯,禪僧亦僧亦 俗,詩人畫家修禪,是佛教中國化的特殊現象。文人甚至直接或間接地參與過園林設計、規劃,其審美意識和情趣中融合有禪的境界。禪僧、文人共同陶醉於山水寺 園間的脫俗之境中,再當時是一種高雅風尚的象徵(任曉虹,1994)。

寺院之池水兼有宗教與園林功能,例如放生池再加種植的蓮花、荷花。寺中設山水亭榭具觀賞作用。園林化處理是中國佛教勝地獨具的特色,

p. 449

是佛教中國化過程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後又影響了日本佛教建築與園林。禪宗興盛後,禪寺園林都可發現禪者的足跡。唐詩人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 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詩中描繪蘇州寒山寺環境與秋夜氣氛之千絕古唱,虛空的禪境應對著人世間的煩惱,使人頓悟禪心。米 芾曾在鎮江鶴林寺提「城市山林」匾額,描寫鬧中取靜之神邃,內有古竹園,相傳蘇軾在此種竹而得名,寺內愛蓮池是周敦頤栽蓮之地。園林藝術的創造,使士大夫 們既可出「隱居於城市山水林間,修心養性」;又可以入世,進行社交往來。融通了「出」與「處」,「兼濟」與「獨善」的人生哲學和生活方式。白居易的「人間 有閒地,何必隱林丘」,道破了這種禪意的人生情趣與文人園林興起的精神聯繫。山林之趣乃是士大夫所追求的,王維有詩曰:「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願無 長策,空知返日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禪境是直指心性本體的,只要明心見性,即可成就佛境,禪境實質上就是心境。在禪境濡染下,文人士大夫追求的園林美不只是單純的物質空間形態的創造, 更重要的是注重由景觀引發的情思神韻。情為主,景為客,情景相融,相輔相生,構成園林藝術的原質要素。王維輞川園、白居易履道里宅院、廬山草堂、蘇軾雪 堂、獅子林、滄浪亭皆與其有關。「它是一種薈萃文化、傳統的有力形式」(宗白華,1987)。

(二)中國與日本禪文化交流對庭園之影響

中國文化傳至日本由來已久,六朝時代以有跡可尋,隋唐文化,對日本奈良、平安時代,極具影響力;宋元文化,浸潤著鎌倉、室町時代;明清文化,則蔚成德川、明治時代之改革與維新(陳固亭,1955)。

唐代文治興隆,威振遐邇,為中國文化極盛時期。據新舊唐書及日本史籍所載,遣唐使共十八次。道昭曾向玄奘學佛法,歸國後建禪院,最澄專研天臺山密 教,歸國後創天臺宗教。空海攜新譯經,真言宗教,從此宏佈於日本。佛寺建築受天台山伽藍之影響選擇深山幽谷之地,希能嚴守紀律專事修行,甚至當時的平安京 即模仿長安,寺院受唐建築影響很大。

p. 450

由於佛教盛行,有關佛教象徵意義的元素,也開始在庭園中使用,「須彌山石」則代表佛教宇宙觀之象徵(王絲幸,1984)。武烈天皇時期已有池泉式庭園的建 造,庭園中已有以池擬海,中島象徵蓬萊、方丈、瀛洲等神山的設置。庭園水池中的小島,原為祀神的場所,並建有宮殿。寢殿式庭園的配置主要建立在四神及陰陽 五行的基礎上,具有蓬萊樣式的特徵。舖滿白砂的庭園,為貴族們舉行儀式及各種活動的場所(大橋治三,1998)。「作庭記」為當時造園的指針,是日本最早 的造園經典,其內容明顯地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因淨土思想盛行,產生了「淨土式庭園」,在寺院的金堂、阿彌陀堂前掘池,並種植蓮花或設置花園(Erik, 1999)。這種庭園乃是淨土「曼荼羅」構圖的具體表現,也反應了當時的人們試圖追求西方樂土的意圖。唐僧鑑真和尚對日本有重要貢獻,其所帶王右軍之真跡 行帖,對後世之書道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甚至於後來日本庭園中「真」、「行」、「草」等飛石配置可說是有密切的關係。其中禪宗已開始傳播,當時唐代詩人以 詩歌贈送日僧不在少數,而日本朝野更作唐詩為榮,以致後來日本庭園中的景緻常有著名詩人之佳作,俳句詩歌盛於日本。

南宋時期,日本僧侶入宋學禪者眾,而宋僧度日居留及歸化者亦不少。蘭溪道隆(大覺禪師)於宋理宗淳祐 6 年(A. D. 1246 年)渡日傳授禪法,於鎌倉設立建長寺,當時天台、真言宗腐敗墮落,唯禪僧質樸寡欲,恰與鎌倉武士之作風符合,而禪寺規律嚴肅,重義氣尚禮節,更為武士所敬 仰。日僧榮西入宋返國,大揚禪風,建設京都建仁寺、鎌倉萬壽寺,即屬宋代禪宗建築樣式。茶道亦是宋代移植至日本之文化,一般武人喜好飲茶,且對修行禪法有 很大功用(陳固亭,1958)。

宋末元初時期為日本鐮倉幕府時代,武士興禪造成深遠的影響。在政治上築固幕府的統治地位,並使得整個日本上流社會參禪悟道蔚然成風。京都朝廷與禪宗 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梁曉虹,2000)。坐禪形式非常盛行,因此武家書院發達,代替了寢殿式的建築,庭園也從平安朝的池泉舟遊式,演變到以襌宗為中心 的迴遊式庭園(徐進夫,1981)。佛教僧侶此時也成為主要的庭園規劃設計者,夢窗國師創建天龍寺,乃建天龍寺商船來往元朝,當時宋元名畫亦傳入日本,甚 至茶器等生活用品。

p. 451

中日僧侶交流,使傳入的禪畫與枯山水庭園開始大勝其道,甚至庭園建築開始出現折衷之唐風。象徵性的手法時常被使用,例如採用中國鯉躍龍門的傳說,三尊石及龜、鶴島的石組(大橋治三,1986)。

室町時期的文學藝術與禪宗的世俗化,成為時代思潮中心分不開的。宋朝普陀山住持寧一山赴日(A. D. 1299 年),其精通佛典,為禪宗高僧,在日講經學期間,遂成五山文學(僧侶興起之文學),五山指五山十剎之寺廟,在京都者:天龍、相國、建仁、東福、萬壽等寺。 開五山文學之先河者當舉虎關師練、雪村友梅和中岩圓月等人。他們既是室町初期的著名禪僧,又是漢文學的名家(鈴木大拙,1991)。禪宗提倡難行、自力和 悟道。禪僧悟道的同時,更熱衷於通過禪接觸中國文化,尤其是接觸中國文學藝術。禪宗的世俗化必然對促進日本中世室町時代的文學思潮,尤其是室町時代的幽玄 空寂文學思潮的形成與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葉渭洰,1996)。鹿苑寺(金閣寺)庭園,融和了和樣、天竺樣、唐樣的樣式成為獨特的風格。而後期足利義政的 東山殿(銀閣),為「東山文化」的中心,以書院造樣式並融和了金閣式的建築樣式。另一方面,受襌宗、禪畫與中國水墨畫的影響,枯山水庭園開始盛行(森完 途,石元泰博,1996)。茶道被賦予宗教精神,而儀式化的過程,促使了桃山、江戶時代茶庭的產生。室町幕府末期,日本進入武士割據、群雄爭霸的戰國時 代。禪宗也隨之由盛而衰,五山十剎日趨貴族化、世俗化。(劉毅,1999)。

桃山時代世人預圖擺脫宗教的束縛,享樂主義盛行,鮮明的色彩與華麗的表現,在庭石的組砌及樹木的修剪中可發現(中根金作,岡本茂男,1996)。茶 道發展影響著茶室(露地)的形式。茶庭加入了飛石、敷石、蹲踞、石燈籠等特殊造園元素。投入茶道行列,其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是遠離俗界的雜事,以便享受心靈 沉澱(李進旗,1988)。甚至有品茗即品禪、茶通禪理、禪悟茶心、茶禪一味之說法。

江戶時代是將外來文化予以融合,並把藝術獨立於宗教之外,發展出獨特日本造園型態(吉川需,1981),庭園轉變為「迴遊式庭園」。迴遊式庭園是茶室或書院建築融合成,其典型的配置乃以水池為中心,

p. 452

沿池周圍佈置茶亭,並且沿苑路築山、設置延段、芝生、入江、洲濱等景觀元素,使景觀隨移動而變化(水野克比古,1997)。

根據以上研究可發展出日本庭園受禪風影響之過程及模式。見下圖。

日本庭園受禪風影響之過程及模式圖



p. 453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

1.研究設計

本研究先初步蒐集相關宗教與庭園資料,其次縮小研究範圍選取禪宗與日本庭園之文獻,再確立研究問題及目的,並實際探訪日本庭園與蒐集相關資訊,回國再與照片進行比對分析,提出禪宗文化對日本庭園之影響。

2.研究樣本確立

透過日本歷史之考證,關西地區之傳統庭園數量,或是史蹟名勝,均為全國最多。所以直接至日本奈良、京都、大阪、姬路等地區考察,最後再選擇適當庭園 作深入研究。根據平成 12 年日本文化廳之庭園文化財統計,全國共 160 個「名勝」庭園,其中有 23 個「特別名勝」庭園,然而京都「名勝」庭園即佔 39 個,約為全國 1/4,其中有 11 個「特別名勝」庭園,約為全國 1/2。可見京都之庭園質量皆為全國最重要,甚至名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庭園共有 16 個,包括平等院、仁和寺、西芳寺、金閣寺,銀閣寺、天龍寺、龍安寺、醍醐寺、二條城、延曆寺、上賀茂神社、清水寺、高山寺、東寺、西本願寺,亦是全國最多。所以本研究對象以京都地區為主。

本研究選取之庭園假設有受禪文化之影響,經立意抽樣法之原則,從樣本中選取具有代表性及符合本研究目的之庭園,每個時代選擇數座庭園,兼具有歷史性 及代表性,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國寶或為世界文化遺產者最佳。最後選取之研究樣本,其類型包括寺廟庭園、皇家御苑、離宮、武家庭園等。初選 25 個,最後刪除資料不完整性的 5 個,剩下共計有平等院、大覺寺、神泉苑、涉成園、南禪院、天龍寺、金閣寺、銀閣寺、龍安寺、大德寺大仙院、醍醐寺三寶院、二條城、桂離宮、仙洞御所、京都 御所、修學院、仁和寺、南禪寺本坊庭園、曼殊院、智積院庭園等 20 個。



p. 454

(二)資料分析方法

資料分析方法以文獻收集法與觀察法為主。資料蒐集方向包括中日文化、哲學、禪佛思想、文學、藝術與庭園史主題相關之專題報告、期刊論文、書籍、雜誌、官方統計資料、網站、考察庭園之摺頁簡介及錄影帶。

1.觀察時地

勘察日期為 88 年 8 月 12 日至 8 月 26 日,共十五日。勘察時間為每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包括日本京都地區之庭園。

2.觀察程序

本研究之觀察方法為先進入庭園大致瀏覽,再利用結構式表格的觀察法,填寫自行設計之傳統庭園觀察表格,其內容為庭園環境及元素之記載,包含中島(池 中島嶼)、水、石、瀧(瀑布)、橋、荒磯、芝生、露地(草坪)、苑路(庭園道路)、舟著(停舟處)、建築物及借景等設施物,最後取景拍照。

3.觀察設備

選擇氣候晴朗良好之時機進行拍攝,並使用 NIKON 之單眼相機拍照。軟片以富士 ISO100 之正片與柯達 GOLD400 之負片為主,拍攝範圍以近景為主(20M 之內),中景為輔(20-50M),回國後以同一家相館沖洗為原則。並且以攝影機錄影及自動相機設備輔助記錄,待現地勘察後回國進行比對分析。

4.後續分析及比對

本研究共在日本拍攝 540 張庭園正片,嚴格篩選並捨棄無關本研究或不良品質之正片 210 張,共剩 330 張之庭園景觀正片,再依本研究之類別予以適用。並蒐集相關資料及圖片加以比對分析,得出觀察結果。



p. 455

(三)研究範圍

1.地理範圍

以日本京都洛中、洛東、洛南、洛西、洛北地區之庭園為主。

2.庭園類型

選擇日本庭園最多類型,並且兼具有禪文化之影響,以日本池泉庭園及枯山水庭園為主要研究庭園對象。

3.歷史範圍

平安時代至江戶時代之庭園為主。

四、案例研究

(一)平安時期的庭園禪風分析

1.平等院庭園分析

平等院是平安時代後期之典型的「寢殿造」庭園(參見附圖 1)。庭園中有濃厚的淨土思想,當時人們流行只要唸阿彌陀佛,即可進入極樂淨土,表現出佛教追求極樂世界的回歸觀念,所以現世的淨土為人們死後世界的預備 場所。堂前的「阿字池」,為淨土庭園主要特徵之一,因在淨土三經中,曾描述西方淨土中之蓮池,而蓮池中之蓮花又為往生西方者靈魂所託(參見附圖 2)。平等院整體佛殿建築,前方有石燈籠,水池旁有洲濱(象徵海岸沙灘),有一個中島、反橋及平橋,暗諭經過反橋之鳳凰堂與阿字池為來世彼岸,池泉周圍為 此岸。

2.大覺寺嵯峨院庭園分析

最早日本池的設置來自神仙的思想,「大澤池」為取中國洞庭湖古稱「雲夢大澤」之名,構建寬闊遼廣之池面,以符合湖水寬廣無邊之意象(參見附圖 3),深受中國影響。從園中「心經寶塔」和嵯峨天皇抄寫般若心經的歷史源由,可看出此園的禪風色彩,具有修持心性的習禪特色。

p. 456

名古曾瀑布,成「品」字型,為現存最早之三尊石(參見附圖 4)。嵯峨天皇於庭園內的遊樂活動,包括釣魚,舟遊,歌詠、鳥眺等。嵯峨院庭園內之掘池、造島、遣水、瀑布及石組,皆為日本庭園景緻之基本要素。

3.神泉苑庭園分析

神泉苑當初中島位於池北,南側有建物,包括閣與釣殿,為寢殿造庭園。因位居鬼門(忌避方向)軸,為舉辦儀式之重要場所。神泉苑紅色栱橋,是化宗教思 想為無形之絕高推崇。而「法成橋」和「法成就池」之名(參見附圖 5),即為佛法無邊、成就眾生之意,表露出彰顯佛教的用意,讓橋和池之名,營造出佛法無遠弗屆的氛圍。另外,其中的「善女龍王社」,配合著池中島的龍王傳 說,讓園中充滿了中國龍王民間信仰的神祕色彩。

4.東本願寺涉成園分析

涉成園為東本願寺別邸,自古為隱居所或避難所,因其四周種植著枸橘(灌木),所以又稱枳殼邸,為平安時期優雅的書院迴遊式庭園(參見附圖 6),以櫻、楓、松、藤等植物表現出四季之美。

表一 平安時期的庭園風格分析表

庭園 庭石 庭水 庭島 建物 相關設施
平等院 洲濱白砂 阿字池 中島 鳳凰堂(阿彌陀堂)、翼廊、最勝院、鐘樓、六角堂 反橋、平橋、平等院石燈籠
大覺寺嵯峨院 三尊石組 名古曾之瀑布、大澤池、曲水 天神島、菊島、池中立石(庭湖石或夜泊石) 庭護摩堂、心經寶塔、茶室望雲 石佛
神泉苑 石燈籠 法成就池 中島 善女龍王社、惠方社 石橋、法成橋(反橋)
東本願寺涉成園 高石垣(圍牆)、亂杭護岸 印月池 中島、九層寶塔 書院:閔風亭、滴翠軒、傍花閣、臨池亭 茶室:漱枕居、縮遠亭、蘆菴、代笠席 佛堂:園林堂 回棹廊(中國長廊式古橋)、侵雪橋、龜石井戶(水井)、紫藤岸(花壇)、鹽灶手水缽


p. 457

(二)鎌倉時代的庭園禪風分析

1.南禪寺南禪院庭園分析

南禪院為鎌倉時期代表之池泉迴遊式庭園,為日本禪宗發展的重要根據地。庭園中多具禪意十足的景物,如「曹源池」之名,曹源乃指曹溪,為六祖慧能居 所,亦指大興佛法之發源地。所謂「曹源池」、「曹源一滴水」,即表示六祖慧能所流出之「正法滴水」、亦有「祖師西來」之意。曹源池形狀似「龍」,中央設置 蓬萊島(參見附圖 7)。周圍樹林形成幽邃閒寂的風格,為了營造禪境,竟從外地移植吉野櫻、難波葦、龍田楓,以及井手蛙,可見當時取材之用心。下池有心字島(參見附圖 8),為以心傳心之意,也可看出禪宗思想影響下的取名。當然庭園中亦不乏中國神仙思想影響的景緻,如「蓬萊島」之概念,即為中國海外仙山觀念的援引。

2.天龍寺方丈庭園分析

天龍寺是典型的禪宗庭園(參見附圖 9),庭園內沒有對神佛的祭祀,而是把某樣實體象徵神佛,例如把瀑布當作神佛。枯瀑石組依地勢高低落差,變成三段式,全體稱為「須彌山石」。日本庭園三大 石組包括鶴龜蓬萊石組、瀑布石組、以及橋石組,據推測天龍寺「三橋式」石橋為日本最早之石橋。「三」之數富有禪意,有三世、三身、三自性、三解脫之超世想 法,可見日本造園之構想源頭,多取自中國文化之精華。對於中國民間傳說「鯉魚躍龍門」的故事,類似僧侶修禪瞬間之領悟,其訴說黃河中流有三段激流,鯉魚逆 游跳躍欲登龍門(出世)之故事,在此把石組型態比喻成「鯉魚石」和「龍門瀑」,亦說明禪修過程中,須努力才能體會真意。禪意明確的造園風格,除了有「曹源 池」之外,尚有「曹源一滴泉」,可為禪宗思想的表徵。此園亦運用到借景的造園手法,將龜山嵐山取入園中之景,以為現實與幻化交融的呈現。

3.鹿苑寺金閣庭園分析

金閣寺為淨土式庭園(參見附圖 10),金碧輝煌的舍利殿,是極樂淨土的象徵,

p. 458

既有誇耀財勢之意,亦有光耀佛祖的宗教意義,其屋頂之銅製鳳凰源於中國漢代。而金閣寺建築的「阿彌陀堂法水院」、「觀音殿」、「究竟頂」都分別有佛教內容 和意涵的取名,可為園中佛教色彩之表現。金閣前的水池非常透明,又稱為「鏡湖池」,表示環繞日本周圍的海洋。池中有十個島,包括三個鶴島、五個龜島、葦原 島及淡路島。「九山八海石」取自印度思想中,以佛祖的居所須彌山為宇宙的中心,週遭則是環繞著七金山和八海即為佛界的象徵。「夜泊石」,與岸上平行排列 著,為模擬往赴蓬萊島之船隊靠港停泊的地方。可能為實際船將纜繩固定的地方(石頭)。另一說法,源自唐詩「楓橋夜泊」之意。而此時流行與庭園有關之中國傳 說,包括安民池「白蛇之塚」、龍門瀑的「鯉躍龍門」。

表二 鎌倉時期的庭園風格分析表

庭園 庭石 庭水 庭島 建物 相關設施
南禪寺南禪院 瀧口石組 曹源池(池泉迴遊)、下池、流瀧 蓬萊、心字島 桂昌院、龜山法皇分骨御陵 自然林
天龍寺 正面瀧口石(觀音石)、瀧前立石(水落石)、碧巖石、伏虎岩、鯉魚石、三尊石、出島石、曹源池夜泊石(池泉迴遊、觀賞) 曹源一滴泉、曹源池(嵐山借景) 龜島、立石島、鶴島 方丈 瀧口渡石橋(三橋式)、石橋
金閣寺 鯉魚石、夜泊石、瀧石組、九山八海石、護岸石、三尊石、赤松石、細川石、虎溪橋 龍門瀑、鏡湖池(池泉迴遊)、安民池、銀河泉、巖下水 葦原島、龜島、鶴島、淡路島、西出島、白蛇之塚 金閣、大小書院、方丈、唐門、夕佳庭、書院、庫裏、茶所、衣笠山借景 陸舟之松

(三)室町時代的庭園禪風分析

1.銀閣寺庭園分析

「銀閣」寺內之兩層建築,上為仿唐式建立之「潮音閣」、下為「心空殿」,為佛寺與住宅之折衷樣式。銀閣寺最初以西芳寺作為規劃藍本,並有對應之設施,例如西芳寺有西來堂、琉璃殿、邀月橋,對應至銀閣寺有東求堂、

p. 459

觀音殿(銀閣)、龍背橋。銀閣與東求堂前各有水池,表示有兩個極樂淨土之意。護岸石組與石橋豐富,與初期之淨土庭園有明顯差異。「東求堂」是日本最古老的 書院式之建築,取「東方人追求西方極樂世界」之意。「向月台」類似富士山形,可能是打掃水池所堆放旁邊所形成。「銀沙灘」,是典型枯山水設計,表現中國陰 陽之思想,陰代表月、女、冬,陽代表太陽、男、夏(參見附圖 11)。從東求堂望白鶴島,可見三尊石(首)與兩橋(羽翼),像是飛翔,而站在臥雲橋上望白鶴島,中央羽翼相疊,像似休息,為庭園獨創之處。「坐禪石」孤 置於銀閣寺之「錦鏡池」中,代表了坐禪以達心明如鏡的禪宗思想。「三尊石」為佛教三尊之寫意塑造,讓池與石的組合成佛教崇高之境界。足利義攻歷經應仁之亂 後,心境上的平淡和超俗寫照,亦為禪宗精神之追求,為幽玄、枯淡和寂靜的禪趣表現。

2.龍安寺方丈庭園分析

龍安寺為十五個石頭與白沙所構成之石庭(參見附圖 12)。構成的手法以簡樸化及抽象化為主。東端之石組為「三尊石」,西端為「龜石組」,中央石組為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石下植栽為杉苔。龍安寺的「七 五三石組」,源自中國陰陽五行的思想,為宇宙構成的象徵。從石庭的左側開始,由西向東排列,分別為五石、二石、三石、二石、三石,共有十五石所組成。五為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代表萬物生成天;二為地之概念,三即為天地人三才的代表。河圖與洛書中亦提及一十五為天地自然及全宇宙之象徵。從不同角度 看石庭,只能看到十四個,其隱藏之石蘊含著禪意。龍安寺方丈庭園又稱為「虎負子渡河」庭,為此石庭之中國故事傳說,描述母虎如何將三虎子(其中一隻為惡 虎),順利越渡河川之故事,所以二石石組、三石石組亦代表著虎之組合,並且表示禪修過程之艱辛。其將石之間的關係,以高妙的想像力加以發揮。方丈東北庭有 茶室藏六庵,前方有一蹲踞為「吾唯知足」,其意義類似知足常樂之中國諺語。

另外,石庭亦被譽為美學上的黃金分割比例之代表,甚至運用遠近法,可能受西歐整形庭園手法影響,藝術上的呈現完美畫面構圖。



p. 460

3.大德寺大仙院書院分析

大仙院被譽為水墨畫之庭(參見附圖 13),受中國南宋時期山水畫影響深刻,從書院的西南方山岳石組開始,描述瀑布流入東北方的海景色。大仙院石組以兩塊石為中心,右邊為觀音石,左邊為不動 石,龍門瀑(枯瀧)在山谷間湍急的水,流經石橋後漸漸緩慢,經過鶴島後,其旁有達摩石,對面為沉香石。至廊橋止,另一邊舟石,類似船的石頭,所在白砂即為 大海。船石意味往來蓬萊仙島之寶船,其典故源於西芳寺之「無影樹下之船」,或是表現遣唐船之意味。庭園另一邊包含龜島、坐禪石、佛磐石、獨醒石等環繞禪之 世界。

表三 室町時期的庭園風格分析表

庭園 庭石 庭水 庭島 建物 相關設施
銀閣寺 向月台、銀砂灘、三尊石、出島石、荒磯 錦鏡池(池泉迴遊)、洗月泉、相君泉 白鶴島、錦鏡地、仙人洲 お茶之井、銀閣寺垣、東求堂、方丈、唐門、方丈、唐門、庫裏、總門、銀閣(觀音殿)、中門 分界橋、仙袖橋、仙桂橋、龍背橋、臥雲橋
龍安寺 七五三石組 白砂象徵大海、鏡容池 石組象徵蓬萊島 藏六庵茶室 吾唯足知水洗缽
大德寺大仙院書院 叡山石、舟石、達摩石、坐禪石、觀音石、不動石、佛磐石、鯉魚石、龍門瀑、臥牛石、沈香石、獨醒石 枯瀑、枯河流 龜島、鶴島 書院之間、禮之間、方丈 亭橋、石橋

(四)桃山時代的庭園禪風分析

1.醍醐寺三寶院庭園分析

醍醐寺三寶院為池泉觀賞式庭園,包含神池、寢殿造、須彌山、淨土思想、神仙思想等,是日本庭園集大成者(參見附圖 14)。庭園配置參考中國四神方位,包括東之青龍(流水)、南之朱雀(水池)、西之白虎(道路)、北之玄武(山丘)之配置。書院前面為兩島為左邊為龜島, 右邊為鶴島,呈「ㄑ」字排列,「土橋」將其連接起來,讓庭園之賞現遊覽空間更形闊大增多;而橋之形制,顯得禪意十足。為樸實的風格,

p. 461

上覆泥土以長青草的生機活力感,將自然生命力與建築之美結合展現。書院眺望東南邊,「藤戶石」,為豐臣秀吉從二條城搬運過來,可謂集天下權力之象徵。另外 園中還有三尊及不動明王石。瀑布有三段,池前有遊魚石,瀑布最後方為遠山石(觀音石),是須彌山的象徵。苔園之設置及枯山水石組,亦為禪境界之高超表現, 為園中一大特色。

2.二條城二之丸庭園分析

二之丸庭園為日本的特別名勝,為小崛遠州所作。庭園內二段之瀧為新瀧,舊瀧為面對二段瀧之右方,池中島包括龜島(龜頭石、龜甲石、龜尾石)、鶴島 (鶴首石、羽石)、中島(蓬萊島)(參見附圖 15),有四座石橋架設其上,另外還有頗具趣味性的船石。園中的水岸邊界處,常可見到石之排列以護岸,例如屏風岩表現出水陸之區隔意義。巨大石頭與架設之 石橋為峽谷危橋之象徵。而豪壯風格的岩石、崢嶸奇特形貌,富變化性的林泉風景,更添園景之突出特色,讓庭園顯得更加的不平凡。

表四 桃山時代的庭園風格分析

庭園 庭石 庭水 庭島 建物 相關設施
醍醐寺三寶院 藤戶石三尊石、中庭竹石組、蓬萊山石組 池泉、三段瀧、瀧 龜島、鶴島 純淨觀、表書院、泉殿、枕流庭、豐國稻荷 土橋、石橋、苔庭、木橋
二條城二之丸 船石、二之丸石組護岸、蓬萊石、三尊石 二段之瀧(蓬萊瀑布) 龜島、鶴島、中島(蓬萊島) 二之丸御殿、本丸御殿、黑書院、大廣間、遠待 峽谷危橋(大石橋、石橋)

(五)江戶時代的庭園禪風分析

1.桂離宮庭園分析

桂離宮興建於十七世紀,受到巴洛克建築風之影響,故庭園景觀中,多處可見所謂的透視法、遠景法、黃金分割法等西歐手法。桂離宮正玄關的「御輿寄前庭」有方柱切石製的洗手缽、ㄑ字型的飛石鋪設即為透視法其中之例。

p. 462

「遠景法」的運用,有御幸門以土橋為景點(eye point), 古書院二間堂以「月見台」為眺望點。「黃金分割法」有御輿寄前庭的外形、飛石鋪陳的形狀。「月波樓」為茶室,其名稱取自白居易「西湖詩」中之「松排山面千 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桂離宮為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迴遊式庭園,當初的掘池築山,是為了創造出白居易式的理想庭園。離宮內數寄屋風格的書院群,觀月、觀農 作與賞花的茶庭,佛堂與等待的設施,皆有特殊的功用。庭園中有日本三景「天之橋立」,石燈籠象徵海岸燈塔(參見附圖 16)。另外整體規劃上受日本道教、神教及佛教的影響,結合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及北玄武,代表四神之相呼應,並且區分成川、道、池、山等吉祥方位。

2.仙洞御所庭園分析

仙洞御所使用以直線和人工曲線混用的大膽平面配置方式(參見附圖 17)。「又新亭」乃茶庭之腰掛(進入茶室前之休憩地),為單純簡要的人工建築,隱身於山林深處,也有自然相結合建構用意。因此仙洞御所的庭園,行走坐臥 其間,讓人處處可以感受到一份天然寂靜感,因而領受到園中的禪味與境界。

3.京都御所御池庭庭園分析

京都御所的小御所御池庭,以平整劃一的池邊護石,園中景觀之一大特色。為水域與陸地的分界之結合樣式,讓兩者之相連,有著刻意加強的效果,以一派純然樣貌營造景緻和呈現美感(參見附圖 18)。園景的陳設充分表達了人與自然合諧之禪意。

4.修學院離宮庭園分析

修學院離宮的依山傍水位置,讓池泉迴遊式的庭園賞覽活動,更形興味豐富。上離宮庭園設施包括千歲橋、楓橋、土橋、浴龍池(參見附圖 19)、鄰雲亭、窮邃、御腰掛、御舟宿、西濱、大型修剪植栽。中離宮庭園設施包括樂只軒、客殿、林丘寺表總門、松並木。園中的「樂只軒」乃水尾天皇提筆的 匾額題辭,取中國《詩經.君子于役》詩中「君子陽陽,

p. 463

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只且。」的「樂只」之詞,可見水尾天皇對中國文學之喜愛,將詩經內容巧妙引用以入園。樂只軒前有「不動瀑布」,為不動明王之意涵。

5.仁和寺庭園分析

仁和寺為池泉迴遊式庭園(參見附圖 20),其中的佛教寶物相當多,「阿彌陀三尊像」和其他平安時代高僧像遺留等,都十分珍貴,亦可看到佛教文化的影響。此園形制較為單純,未有繁複多樣的景緻設置,表現出一種純然天成的庭園風格,並且借景五重塔。

6.南禪寺本坊庭園分析

禪宗寺院之塔頭(境內的小寺)中心建物稱為「本坊」,又稱方丈。南禪寺庭園借景羊角嶺大日山,園中的「六波羅蜜石組」,為六塊石子的分列兩行,以大中小、大中小的方式放置(參見附圖 21),後列石組直徑順序為 3.7m、2.8m、2.0m,高度為 1.8m、1.15m、0.8m,東西向增加遠近感。而石組之命名,為習佛悟道過程之中「六度」同義;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精神,因此石組對於禪悟修習與實踐有著關係密切,為禪理之象徵。另一方面之解釋,也有與龍安寺石庭中的「虎負子渡河」傳說描繪有關。

7.曼殊院分析

曼殊院的庭園屬於「迴遊式枯山水庭園」,以純白潔淨的細砂代表著大海,將龜鶴兩島陳列其中(參見附圖 22),營造出水域的意象,是一種寫意造園的手法,將自然景物幻化成理想世界之寫照,藉由這種虛實相融的庭園造景,營造成高遠虛渺的禪味深境。

8.智積院庭園分析

自然形狀的石組,意味深山中的壯大豪邁的景緻,旁有修剪之植栽,表現森林景觀。並加以細小潺流的溪水,形容長江的綿延千里,為寫形造園的景觀風格,

p. 464

也讓人感受到日本庭園對於中國風土事物的喜愛程度,以「瀧石組」描繪中國「廬山」的相貌(參見附圖 23),中國的「揚子江縮景」,為園中相當獨特的中國地景之運用,成為庭園中特殊之景。

表五 江戶時代的庭園風格分析

庭園 庭石 庭水 庭島 建物 相關設施
桂離宮 七五三飛石、玄關石疊、松琴庭切石護岸、洲濱(海岸)、敷石 流水瀧、大堰川 中島 書院建築、舟著場、松琴庭前荒磯、月波樓、外腰掛、佛字亭、松琴庭、賞花庭、笑意軒、園林堂 雪見燈籠、舟頂岬角燈籠、水手缽、岬端「衝立之松」、外腰掛前蘇鐵山、穗垣、御幸門、石橋、土橋、芝生之廣場、梅之馬場、紅葉之馬場、白川橋
仙洞御所 池邊玉石、護岸、洲濱、蘇鐵山 南、北池、阿古瀨淵、雄瀧 霞島、出島、中島 醒花亭茶室、又新亭、御腰掛 八之橋、紅葉橋、御舟著、土橋、石橋、反橋、土佐橋
京都御所 洲濱 瀧、御池 御涼所前中島、蓬萊島 小御所、御學問所、御文庫 藤壺、櫸橋、石橋、礫石護岸
修學院離宮 浴龍池(池泉迴遊)、雄瀧、不動 中島,三保ヶ島 上、中、下御茶屋,茶屋眺望,御幸門,壽月觀,樂只軒、客殿,鄰雲亭,萬松塢之腰掛,御舟屋 松並木,千藏橋,土橋,鞍馬山借景、大整形樹
仁和寺 築山 龜島 飛濤亭、寢殿、遼廓亭、靈明殿 平橋、蹲踞
南禪寺本坊 六波羅蜜石組 細砂表海洋 石組與植物表示海島 方丈、本堂
曼殊院   細砂表海洋 龜島、鶴島 書院 石橋、梟之水手缽、塔
智積院 瀧旁波分石、瀧石組(仿廬山) 楊子江縮景(池泉觀賞) 護岸石組 方丈 石橋


p. 465

五、結果與討論

「中國禪風」意指中國禪宗思想和禪宗意境之呈現,為中國禪的流行風尚之定義。因此本章將日本庭園之造園要素,深受中國禪風影響的情況,分成禪宗思想和禪宗意境進行分析論述。

(一)禪宗思想對造園材料及技法之影響

日本庭園為僧侶所設計營建的空間藝術,因其身份上的禪學傾向,故所建構出來的造園要素,帶有不少禪宗思想的色彩,在造語遣詞上,多見禪宗語詞之運 用,為明確的禪宗思想之表現。另外,中國禪宗受到莊玄思想的影響,對於自然概念富予濃厚的評價,禪悟常發生於自然景象的觀察中,而山水花木也成為禪師說解 禪意的方便法門,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即為自然時序加上景色的悟道之語。因此可見禪宗思想與自然景物 之密切關係,當然也就與庭園之造園要素有相當緊密的關連。以下為禪宗思想對庭園材料與技術之影響。

1.禪宗思想對「石」元素之影響

中國對於奇石的喜好風尚,源自中唐時期,當時士大夫已將奇石單塊列置園中,以為庭園賞玩之物,例如李德裕的平泉別墅,已是「樹石幽奇」;白居易更將 洛陽宅園列置了五塊太湖石和一塊天竺石。因奇石具有山水寫意之特色,故被文人視為適情表意的寄託,可從賞玩石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如此一來亦漸 漸被賦予禪之意象,從適意淡遠的心性修持,成為禪宗思想之影射。例如大德寺大仙院中的「達摩石」「不動石」「坐禪石」等,皆為禪宗思想的表露,屬禪宗思想 運用於造園要素中的石元素之具體呈現。

而此種禪宗思想的援引入石,將平常所見事物視為修禪悟道的法門,即使是一塊簡單平凡的石子,其中亦有開示參悟的因子,如禪師所說的「樹葉紛紛落落,乾坤報早秋。分明祖師意,何用更馳求。」小中見大的「芥子納須彌」之禪宗思想。因此石元素即為日本庭園中的造園要素,

p. 466

深受中國禪宗思想的影響代表。而三寶院的須彌山庭園,藉由須彌山石組,即表現出禪宗思想。金閣寺的「九山八海石」,為佛教用語,意指人間樂土的理想世界,為佛教崇高境界之代表,亦可說是禪宗思想的影響。

2.禪宗思想對「水」元素之影響

池水在庭園中,往往具有宗教上的放生功能,以及聖潔脫俗氣氛之需要,當然更有觀賞遊玩之情趣營造,因此亦被運用成禪宗思想的具體表現,如天龍寺的 「曹源一滴泉」、「曹源池」,因禪宗六祖慧在曹溪弘揚佛法、大興南禪;所以日本庭園,即取慧能曹溪弘法事蹟而成「曹源」一詞,例如南禪寺南禪院、龍安寺方 丈庭園中,都有曹源池,可見日本庭園中的水之要素,深受中國禪宗思想的影響。此外,金閣寺中的「鏡湖池」亦有禪宗思想中的明鏡澄淨之意,將心比擬成明鏡, 以反照出個人真正的自我本心,表現出十足禪宗思想,銀閣寺中的「錦鏡池」亦有相同的禪宗思想。水所帶來的寧靜自得、起然塵俗心境,為修道者習禪最好的自然 環境。而「池泉迴遊式庭園」和「池泉舟遊式庭園」都是強調水元素的庭園名稱,這種著重水的景觀,圍繞著水而遊覽的活動,亦可解釋成禪宗思想中的自然寫意特 色之實踐,因禪有濃厚的莊玄色彩,強調自然合道的精神,藉由迴遊舟行的抒發涵養,領受大自然的美景,以完成個人心性的陶冶洗煉,進而參禪悟道。

3.禪宗思想對「建築物與添景設施」元素之影響

中國高僧文士們,早已有汲泉水、煮茶品茗的傳統,也為禪之「無心合道」理趣所在。在品茗的清絕環境中,領受著茶味之芳香,即可達到一種悠然自得的悟 道境界。而茶道在日本也早已成了禪宗思想的表現,其獨特的物我合一、敬默平等之特色,與禪宗心體自然、徹悟清明的境界相同;而平心靜氣的演練操作,又與參 禪坐禪的精神如出一轍。因此大覺寺嵯峨院庭園的「茶室望雲庭」、東本願寺涉成園的「茶室縮遠庭」、金閣寺的「茶所」、龍安寺方丈庭園的「藏六庵茶室」等, 皆可說是禪宗思想影響下的造園要素。金閣寺的「虎溪橋」,取自禪宗虎溪三笑的故事,

p. 467

讓禪宗思想表現在庭園之建築元素中。大覺寺的「心經寶塔」,與代表禪宗思想的經典關係密切,亦可算是禪宗思想的呈現。日本寺廟結構中的「唐樣」,為中國宋 代時期與禪宗一起傳入日本的建築風格,其特色在於精緻的結構,以及冗餘的細部裝飾。金閣寺最上層的「究竟頂」,即屬唐樣之禪式建築,為庭園中禪宗思想的表 現方式之一。大德寺大仙院亦為禪宗式的建築特色,可算是禪宗思想的範圍。

(二)禪宗意境思想對造園材料及技法之影響

意境觀念之提出,最早見於唐代詩僧皎然的論詩內容之中,他認為詩作必須超越表面的文字限制,見得真性情以追求詩之意境;此正與禪之不著言相、以心性為根本的精神相通,也是一種直覺感悟的思維方式。庭園意境之禪趣表現,是將庭園欣賞的美感經驗,轉化增添更多的禪理禪意。

1.禪宗意境思想對「石」元素之影響

桂離宮的「飛石」,人們踩踏其上時,得稟氣凝意、聚精會神,方能安然行走通過,具有提升心神、加強專注力的作用。而此造園要素之陳設,即為禪宗意境 之營造,讓禪境成為生動切實之活動,可以藉由人們的行走而領悟其中的禪境。枯山水的白砂之運用,皆有廣漠無垠的人間苦海之象徵,表露出高遠的禪意境界,用 以渡化人心。例如龍安寺方丈庭園的枯山水石庭。而枯山水一般都指稱為「禪院式枯山水」,如大德寺大仙院的庭園,屬室町時代後期的禪宗意境之表現。南禪寺南 禪院庭園的「瀧口石組」、天龍寺方丈庭園的「瀧石前立石」、「伏虎石」、「三尊石」、「出島石」、「夜泊石」等等,都是日本庭園中時常設置的意境表現,營 造出水石相融的自然景色,表現出禪宗意境之自然脫俗。而石組疊架和構圖,為禪意滲透入造園之石元素之自然寫意表現。

2.禪宗意境思想對「水」元素之影響

水往往是庭院造園中的必要元素,更是禪宗意境中不可缺乏的要素。

p. 468

一方池水,可營造出清明單純之意象,也代表了不染塵的絕俗境界,所謂的「潭影空人心」、「流水鑒禪心」,即將水體本身與禪理劃上等號。若再論到水的空間運 用,將一小小的水潭,塑造成寬廣的大海形象,發揮了以小搏大的象徵手法,讓禪理之意境全出;如大覺寺嵯峨院的「大澤池」、修學院離宮的「浴龍池」、金閣寺 的「安民池」,以及許許多多未曾定名的園中之池,都被賦予了從微小見世界的須彌陀之芥子觀。龍安寺方丈庭園的「吾唯知足」之水洗缽,表現出一種自然恬淡的 禪宗意趣,讓人感受到僧侶自問自答的生活情趣。銀閣寺中的「洗月泉」,則為另一種禪趣的表現,將泉中映月之景,解釋成泉中洗月之意,更可進一步引申為洗心 淨心之意,有著心不染塵之禪味,而其整體意象則充滿了禪趣意境。東本願寺涉成園的「印月池」;大德寺大仙院書院中的「枯瀑」、「枯河流」,都是禪境中的空 無意境,藉由瀑布水流的靜止意象,傳達出禪的空寂之境界。

3.禪宗意境思想對「建築物與添景設施」元素之影響

桂離宮的「月波樓」之名,將唐代詩人筆下的禪境,引入庭園的建築元素中,讓建築物藉由詩句之援引截取,以成庭園禪境之表徵。而「月」也是庭園中常見 的禪境塑造,因月之空靈幽深、清高淡遠的意象,與禪宗意境中的空靈澄淨相似,故常為禪的代表象徵。如銀閣寺中的「向月台」,即以清淨純然之砂石高台,映向 著月之明潔昭亮,來營造出禪境之空靈氣氛。而金閣寺的「夕佳庭」,取陶淵明詩中落日夕照的禪境,成為園中的建築物名稱。造園中建築臨界部位的處理,也可充 滿了禪味。如長廊、橋、牆等界限之區隔手法,為了使人工建築實體和自然環境,有著交融無間的氣氛營造,因此在架設和建材上,加以巧思構想,讓其融入自然景 色之中,如東本願寺的「侵雪橋」,「高石垣」、「亂杭護岸」「紫藤岸」等皆具此種特色;其中的「迴棹廊」是一種中國長廊式的古橋,形式古樸、造型典雅,週 遭的樹木高大茂密,籠罩遮映著橋身,讓橋若隱若現的藏身林中,有著與自然融合的特色。這些都是自然意趣之營造,讓自然與人工完美結合。這種刻意消弭差異、 打破區隔的造園用意,與禪宗意境之自然無為相同,因此亦可算是禪境的表現。

p. 469

(三)禪淨雙修思想對造園材料及技法之影響

中國禪宗的發展情形,呈現出禪淨雙修的趨勢。中國高僧們為突破習禪之困境,紛紛重拾淨土修練方式,以增強輔助參禪的不足,謀求個人解脫悟道的法門。 而禪淨雙修的佛教發展趨勢,自宋以來即已展開蔚然成風,因此日本在中國宗教影響慣例下,必具禪淨雙修的思想特色,亦可算是中國禪風之影響範圍。淨土思想在 日本庭園中的表現,平等院的鳳凰庭阿彌陀堂,因淨土思想著重在勤誦唸讀佛教經典,以求早登極樂世界,因此平等院即為淨土思想之表現。另外的金閣寺「阿彌陀 堂法水院」亦為淨土思想之代表,而金閣寺本身亦被稱為「淨土庭園」。另外,日本庭園造園要素中,有相當多的島元素,也往往是淨土思想的象徵。如銀閣寺錦鏡 池中的「錦鏡地」和「白鶴島」,天龍寺方丈庭園中的「龜島」「立石島」「鶴島」,金閣寺中的「葦原石」「淡路島」「出島」等,皆有淨土思想之意象,但不可 諱言的是某些島名具有濃厚的民俗信仰意味,只是依照庭園池中之島的整體陳設佈置構想,仍可勉強稱之為淨土思想的表現。較為特別的是南禪寺南禪院庭園中的 「心字島」,為一心型的島嶼,傳達了禪宗以心傳心的最高境界,所以藉由心型之島的陳設,將禪淨雙修的精神生動表現出來。



p. 470

【參考文獻】

(一)中文

王絲幸,(1984),《日本江戶初期江戶迴遊式庭園特質之研究──以東京小石川後樂園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臺北。

任曉紅,(1994),《禪與中國園林》,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進旗,(1988),《中國、日本傳統庭園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臺北。

宗白華等,(1987),《中國園林藝術概觀》,江蘇人民出版社年版。

林繼中,(1997),《中國佛教名山勝地寺志》,臺北:佛光。

邱紫華,(1998),〈 日本民族的藝術美觀〉,《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版),37(2),40-47。

徐進夫譯,(1981),〈日本造園藝術與禪〉,《幼獅月刊》,348:59-63。

梁曉虹,(2000),《日本禪》,臺北:圓明出版。

鈴木大拙,(1992),《禪與日本文化》,臺北:桂冠出版。

劉 毅,(1996),〈時代禪傳入與武士興禪〉,《日本研究》,10,38-44。

顧偉康,(1994),《禪宗六變》,臺北:東大圖書。

(二)外文

Erik Borja, (1999), Zen Gardens, London: Seven Dials, CassellCo.

大橋治三,(1986),《四季日本の庭》,東京:株式會社クレオ。

大橋治三,(1998),《日本の庭──形と流れ》,東京:株式會社クレオ。

中根金作,岡本茂男,(1996),《日本庭の園 5 宮廷の庭大名の庭》,東京:講談社。

水野克比古,(1997),《京都禪の庭》,京都:光村推古株式會社。

吉川需,(1981),《古庭園のみかた》,東京:第一法規。

重森完途,石元泰博,(1996),《日本の庭園 3 枯山水庭の》,東京:講談社。

宮元健次,(1999),《日本庭園のみかた》,京都:株式會社,學藝出版社。



p. 471

圖1 平等院為寢殿造之建築型式

圖2 平等院阿字池蓮花具佛教意象



p. 472

圖3 大澤池菊島與庭湖石象徵海上仙山

圖4 大澤池名古曾石組為最早之三尊石



p. 473

圖5 神泉苑法成橋連接極樂淨土

圖6 涉成園回棹廊受中國建築影響



p. 474

圖7 南禪院曹源池蓬萊島

圖8 南禪院心字島深具禪意



p. 475

圖9 天龍寺方丈庭園出島

圖10 金閣寺庭園鏡湖池之九山八海石



p. 476

圖11 銀閣寺向月台與銀砂灘表現陰陽思想

圖12 龍安寺石庭之石組排列深具禪機



p. 477

圖13 大仙院受中國水墨畫影響



p. 478

圖14 三寶院庭園集日本造園之大成

圖15 二條城二之丸庭園為武家庭園



p. 479

圖16 桂離宮洲濱、燈籠與天之橋立

圖17 仙洞御所苑路受西方手法影響



p. 480

圖18 京都御所御池庭洲濱象徵海岸風景

圖19 修學院離宮浴龍池借景遠山



p. 481

圖20 仁和寺借景五靈塔

圖21 南禪寺本坊庭園六波羅蜜石組



p. 482

圖22 曼殊院枯山水描繪河流入海景緻

圖23 智積院池泉石組仿中國盧山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