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號: 1
題    名: 《紫柏大師研究--以生平為心》
作    者: 釋果祥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86.03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聖嚴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生平研究
                  (一)紫柏大師達觀真可略傳
                  (二)性格特色
                  (三)與憨山德清的交往
                  (四)復刻方冊大藏經
                  (五)宗教行持
                      1.持誦毘舍浮佛偈
                      2.苦行
                      3.觀音信仰
                      4.禪悟經驗
                  (六)癸卯冤獄
              二、思想研究
                  (一)戒律思想
                  (二)禪法思想
                  (三)唯識思想
                  (四)念佛思想
                  (五)融匯儒釋道三家而匯歸佛教的思想
                  (六)融匯性相宗教而匯歸禪宗的思想
                      1.融匯宗、教
                      2.融匯性、相、禪宗


 

序    號: 2
題    名: 法藏大師的教學--華嚴乘教義分齊章之探究
作    者: 釋會清 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86.03.03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聖嚴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缺


 

序    號: 3
題    名: 《寶性論》中佛性思想之研究
作    者: 楊惠珊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88.02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恆清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研究佛性思想的前提
                  (一)向來關於佛性思想的研究及其問題
                      1.佛性思想的確立
                      2.怫性思想的淵源及其發展概觀
                  (二)寶性論的文獻資料及其研究
                  (三)佛性的原語
                      1.`buddhata`與`buddhatua`
                      2.涅槃經的佛性原語
                      3.寶性論的佛性原語
              二、寶性論中的佛性思想
                  (一)惡有佛性的含義
                      1.佛法身遍滿
                      2.如來真如無差別
                      3.皆悉實有真如佛性
                  (二)佛性思想的空性義
                      1.佛性思想與三時教判
                      2.對空性義的邪解及其對治--佛性
                        思想的空性義
              三、佛性思想與修行
                  (一)佛性思想與一闡提
                  (二)佛性思想與四波羅蜜多
                  (三)佛性思想的修行體系


 

序    號: 4
題    名: 《印光大師的生平與思想》
作    者: 釋見正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88.09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聖嚴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一)研究的動機
                  (二)研究的資料、範圍、方法和限制
              二、印光大師時代的佛教狀況
                  (一)清末的時局狀況
                  (二)清末佛教的處境
                  (三)清末佛教思想
              三、印光大師的傳略與著作
                 (一)印光大師的傳略
                      1.家庭背景
                      2.出家的經過
                      3.紅螺山時期的潛心修持
                      4.普陀山法雨寺時期的閱藏與成名
                      5.最後弘化的十年
                  (二)印光大師的著作
                      1.印光大師文鈔
                      2.印光大師嘉言錄
                      3.印光大師嘉言錄續編
                      4.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5.印光大師永思集及其續編
                      6.印光大師遺教摘要與印光大師紀念文集
              四、印光大師淨土思想的理論基礎
                  (一)何以印光大師揀別禪、密,推崇淨土?
                  (二)印光大師淨土思想的淵源
                  (三)印光大師對往生生因的看法
              五、印光大師淨土思想的實踐方法
                  (一)從敦倫盡分閑邪存誠入手
                  (二)以家庭教育和因果報應相結合
                  (三)以居家修行適應時代需求
                  (四)以至誠念佛醫治眾生病
                  (五)印光大師對攝心念佛及十念記數的見解
                      1.攝心念佛
                      2.十念記數
              六、印光大師對時代的影響
                  (一)《文鈔》感化多人信佛
                  (二)印光大師對緇素弟子的影響
                      1.弘一律師
                      2.德森法師
                      3.大醒法師
                      4.高鶴年居士
                      5.范古農居士
                      6.李炳南居士
              七、結論


 

序    號: 5
題    名: 《七佛通誡偈思想研究》
作    者: 釋真慧(周玉真)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89.02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楊郁文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序論
                  (一)研究的動機與研究視角
                  (二)研究的資料、方法和範圍
              二、七佛通誡偈中的「七佛思想」
                  (一)早期經典文獻的考察
                  (二)七佛思想的周邊問題
                      1.七佛的名別與傳承問題
                      2.七佛資料的類似性問題
                      3.七佛中賢劫四佛的問題
                  (三)七佛來源的可能性分析之一--諸佛成佛的法
                      性常軌
                  (四)七佛來源的可能性分析之二--印度神話傳說
                      的轉化
                  (五)七佛思想在佛教傳播的功能與發展--以「阿
                      波陀那」為中心
                  (六)七佛中的賢劫思想與印度遺跡
                      1.賢劫思想的起源
                      2.賢劫四佛的濟世思想
                      3.從印度遺跡看賢劫四佛的信仰
              三、七佛通誡偈在經論中的思想考察
                  (一)「七佛通誡偈」的名稱由來
                  (二)七佛通誡偈在諸經論中的考察
                      1.原始佛教時期的詮釋
                      2.部派佛教時期的詮釋
                      3.大乘佛教時期的詮釋
              四、七佛通誡偈在僧團行事中的運用及各戒經與七佛
                  教誡偈之關係
                  (一)七佛通誡偈在僧團布薩中的運用
                      1.運用於布薩時對信眾說法的活動
                      2.運用於報施的法達嚫
                      3.運用於僧團布薩特殊狀況時的說戒
                      4.運用於教誡比丘尼
                  (二)各種戒經與七佛教誡偈的關係
              五、中國佛教對七佛通誡偈的解析立場、融通與運用
                  (一)古德著疏對此通誡偈的解析立場
                      1.『菩薩戒義疏』的解析立場
                      2.『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的解析立場
                  (二)天台典籍對此通誡偈的融通性詮釋
                  (三)禪宗對此通誡偈的運用
              六、結論


 

序    號: 6
題    名: 四明知禮《釋難扶宗記》之研究
作    者: 陳玉文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89.10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慧嶽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序論
                  (一)研究動機及目的
                  (二)四明知禮略傳
                      1.童稚出家及早期弘法之盛況
                      2.駁山外派之學說及答釋疑難
                      3.結社專心修懺及念佛求往生淨土
                      4.寂前教誡及寂後影響
                      5.趙宋天台宗之中興者
              二、『釋難扶宗記』之問世緣由及論諍焦點
                  (一)『扶宗記』之問世緣由
                      1.遠因--同門思想之異化
                      2.近因--『金光明玄義』廣略本之諍
                  (二)『扶宗記』之論諍焦點
                      1.廣本『金光明玄義』
                      2.廣本『玄義』之「觀心釋」
                       (1)「觀心釋」設立之理由
                       (2)「觀心釋」內容之要旨
              三、『釋難扶宗記』之內容
                  (一)答源清之難詞
                      1.答何須立「觀心釋」一文
                       (1)「觀心釋」乃是止觀法門之要徑
                       (2)「觀心釋」乃為道前凡夫而設立
                      2.答所觀境為何
                       (1)「觀心釋」一文總示觀心顯現之要
                       (2)「觀心」法門但託一處成觀並非專
                          觀一處
                      3.答廣本『玄義』之釋經名及其它內容
                        之難詞
                       (1)『金光明經』釋名之難詞
                       (2)「帝王釋」內容之難詞
                       (3)『玄義』綱目之難詞
                  (二)答洪敏之難詞
                      1.答廣本『玄義』中「釋名章」與「觀心
                        釋」之間的難詞
                      2.答「觀心釋」及「帝王釋」內容之難詞
              四、從『釋難扶宗記』看山家山外兩派之觀心思想及
                  其發展
                  (一)山外派之觀心思想及其發展
                      1.前言
                      2.山外派諸師之「真心觀」所依經論
                      3.山外派之真心觀
                       (1)諸師之觀心思想
                       (2)真心觀之主要內容與特色
                  (二)山家派之觀心思想及其發展
                      1.前言
                      2.知禮對山外派真心觀之批評
                       (1)對宗昱、源清之批評
                       (2)對慶昭之批評
                       (3)對智圓之批評
                      3.妄心觀之主要內容與時色
                       (1)十乘觀法
                       (2)「一念妄心」為所觀境
              五、結論
                  (一)知禮對觀心法門之實踐
                  (二)知禮歿後天台觀心法門之衰微


 

序    號: 7
題    名: 《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發心品」藏本譯註及漢
           譯四本對照
作    者: 釋果賾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0.03.30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6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陳玉蛟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本書目次:
              一、序論
              二、譯注例言
              三、《現觀莊嚴論•一切相智品》「廿二發心」
              四、藏譯《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發心品」
                  譯注及漢譯四本對照
              五、注釋
              六、校勘例言
              七、校勘注
              八、異形字體表
              九、番本與漢譯四本比較表


 

序    號: 8
題    名: 〈唐•道宣《續高僧傳》--批判思想初探〉
作    者: 釋果燈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1.04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曹仕邦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二、《續高僧傳》撰述的時代背景
                  (一)道宣的宗教生涯
                      1.作為僧祐轉世者的道宣
                      2.影響道宣的重要師友
                      3.道宣的田野調查與宗教感應
                  (二)唐初修史風氣的激盪
                  (三)佛道紛爭加劇的反省
                  (四)僧格普遍沈淪的批判
                  (五)小結
              三、《續高僧傳》的版本與史料來源之檢討
                  (一)有關《續高僧傳》的版本問題
                  (二)史料的來源與揀擇
                      1.有關道宣在史料揀擇上評價問題
                      2.口述史料的實證
                      3.自身見聞的考察
                      4.宗教史料與俗世史料的印證
                      5.碑刻史料的徵引
                  (三)小結
              四、《續高僧傳》撰述結構體系之分析
                  (一)十科科名與次序稍不同於《高僧傳》的原因
                  (二)正傳與附傳立傳的標準
                  (三)小結
              五、道宣在《續高僧傳》中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以佛教的修學制度為中心--(上)
                  (一)〈義解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二)〈習禪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三)〈明律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四)〈讀誦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六、道宣在《續高僧傳》中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以佛教弘通史為中心--(中)
                  (一)〈釋經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二)〈護法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三)〈感通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四)〈遺身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七、道宣在《續高僧傳》中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以佛教社會史為中心--(下)
                  (一)〈興福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二)〈雜科聲德篇論〉的批判立場及其思想特色
                  (三)小結
                      1.道宣的批判立場
                      2.道宣的思想特色
              八、結論


 

序    號: 9
題    名: 藏譯本《學處集要》「布施品」譯註
作    者: 曾德明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1.06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6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陳玉蛟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導論
                  (一)寂天略傳
                  (二)《學處集要》對印藏佛教的影響
                  (三)《學處集要》的傳本、譯本及相關文獻
                  (四)《學處集要》內容簡介
                  (五)《學處集要》「布施品」內容述要
                  (六)譯註說明
              二、《學處集要》「布施品」譯註
                  初品布施波羅蜜多
                  (一)序言
                      1.勸聞法勉學佛
                      2.申敬禮明宗旨
                  (二)發菩提心的前行
                      1.明暇滿人身難得
                      2.明信為道源功德母
                      3.讚菩提心功德
                      4.凡夫能生菩提心
                       (1)信解低劣的菩薩也能發心
                       (2)信解殊勝的菩薩更能發心
                      5.引發菩提心之因
                  (三)發菩提心
                      1.類別
                      2.發願菩提心
                       (1)生願心的方式
                       (2)願心的功德
                      3.發行菩提心──受持菩薩戒
                       (1)凡夫有菩薩戒
                       (2)菩薩戒的範圍
                       (3)需受戒的理由
                       (4)受戒儀軌
                       (5)生生世世不捨戒之因
                       (6)持犯的分際
                       (7)勸修學處
                  (四)持戒要領
                      1.總說
                      2.別說
                       (1)執取之害和施捨之益
                       (2)如何布施
                          甲、不能捨時如何對治
                          乙、不能捨時如何應對
                          丙、應施捨一切
                       (3)布施自身
                       (4)布施財物
                       (5)布施福德
                  (五)結語


 

序    號: 10
題    名: 藏譯本《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合論》初品「教授」
          中前三子目譯注
作    者: 釋禪松(林秀娟)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1.06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6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陳玉蛟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本書目次:
              一、序論
                  (一)般若波羅蜜多文獻概述
                  (二)《般若合論》與《明義釋》作者獅子賢略傳
                  (三)《現觀莊嚴論》初品「教授」釋義
                  (四)「教授」中前三子目--「修行」、「諸諦」
                      、「三寶」釋義
                  (五)《般若合論》「教授」前三子目經文與Conze
                      本和什、奘譯《大品般若經》相對經文比較
                  (六)結語
              二、藏譯本《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合論》初品
                  「教授」中前三子目譯注
                  (一)譯注說明
                  (二)譯文
                  (三)注釋
               三、附錄
                  (一)《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初品「教授」中前三
                      子目譯注
                  (二)藏譯本與漢譯二本比較表
                      1.增表
                       (1)增一(奘、什缺)
                       (2)增二(藏、奘同;什本缺)
                       (3)增三(藏、什同;奘本缺)
                      2.減表
                       (1)減一(奘、什同)
                       (2)減二(藏、奘缺)
                       (3)減三(藏、什缺)
                      3.異表
                       (1)異一(部份經文改易)
                       (2)異二(經文次序更動)
                  (三)藏譯本《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合論》
                      「教授」中前三子目校勘表


 

序    號: 11
題    名: 六度集研究
作    者: 李美煌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2.01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博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高明道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前言
              二、六度集譯者略傳
              三、歷代佛典目錄、藏經與音義書對六度集的定位
              四、現傳本六度集概述
                  (一)使用藏經版本介紹
                  (二)釋「度無極」
                  (三)基本組織與內容
                  (四)各版本的出入
                  (五)版本系統的初步建立
                  (六)小結
              五、現傳本未載之章
              六、現傳本諸章分析
                  (一)施度
                      1.第(13)章:薩和檀王經
                      2.第(14)章:須大拏經
                      3.第(15)章
                      4.第(16)章:四姓經
                  (二)戒度
                      1.第(37)、(59)兩章
                      2.第(38)章:太子墓魄經
                      3.第(39)章:彌蘭經
                      4.第(40)章:頂生聖王經
                      5.第(41)章:普明王經
                  (三)忍度
                      1.第(48)章
                      2.第(54)章:釋家畢罪經
                  (四)進度
                      1.第(64)章:蜜蜂王經
                      2.第(66)章:小兒聞法即解經
                  (五)禪度
                  (六)明度
                      1.第(83)章
                      2.第(87)章:摩調王經
                      3.第(88)章:阿離念彌經
                      4.第(89)章:鏡面王經
                      5.第(91)章:梵摩皇經
              七、各度提要分析
              八、原本擬構


 

序    號: 12
題    名: 梁靈味寺寶亮法師佛性思想之研究
作    者: 釋彥暉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2.03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聖嚴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一)前言
                  (二)涅槃經的傳譯
                  (三)涅槃集解的編者
                  (四)寶亮的師承
                  (五)寶亮的生平
              二、南朝佛教的特色
                  (一)玄佛交融
                  (二)重講輕禪
              三、寶亮的佛性體性論
                  (一)果位的體性論
                  (二)因位的體性論
                  (三)合論困性體與因性體
              四、寶亮的佛性寶踐論
                  (一)實踐的理論基礎
                  (二)實踐考與實踐方法
                  (三)一闡提實踐的可能性
                  (四)實踐的樞紐
              五、寶亮佛性思想在中國涅槃學的貢獻
                  (一)繼承傳統佛性論說又推陳出新
                  (二)揉合《涅槃經》與《勝鬘經》的思想
                  (三)運用玄學與般若學的論理方法構成體用佛性論
                  (四)匡正時人以神靈論說佛性的謬見


 

序    號: 13
題    名: 印順法師戒律與教制觀之研究
作    者: 釋清德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2.03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聖嚴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二、印順法師論戒律在解脫道的重要性
                  (一)戒律與解脫道的關係
                      1.生死根本與解脫的探究
                      2.戒定慧三學的關係
                      3.戒律與戒體的關係
                  (二)戒法的類別與揀擇
                      1.五戒是五乘戒法之基
                      2.具足戒是聲聞戒法中最殊勝
                      3.菩薩戒是大乘不共法戒
              三、印順法師對律藏集成的探討
                  (一)律藏組織的形成
                  (二)戒經的成立
                      1.布薩的由來與意義
                      2.戒經的內容與演化
                  (三)經分別的探究
                      1.經分別的意義、內容與集成
                      2.有關經分別的異議
                  (四)摩得勒伽與犍度的關係
                      1.摩得勒伽的意義由來與價值
                      2.受戒犍度的集成
                      3.犍度的成立
                  (五)比丘尼律的組織
              四、印順法師對印度佛教幾個問題的研究
                  (一)對早期佛教幾則戒律問題的新詮
                      1.關於女眾的出家
                      2.八敬法的由來與影響
                      3.關於小小戒的取捨
                      4.關於金銀戒的受取問題
                      5.關於提婆達多的五法破僧
                      6.關於二次結集的影響
                      7.關於佛陀的最後遺教
                  (二)對大乘教團起源的考辨
                      1.佛塔為僧伽所有
                      2.部派間可交往共住
                      3.十善不單屬在家戒
              五、印順法師論中國佛教制度的興革之道
                  (一)僧團組織
                      1.理想僧團的建立原則
                      2.中國佛教制度的檢討
                  (二)僧伽教育
                      1.古今中外僧教育的反省
                      2.僧教育的實踐
                      3.僧教育的目的
                  (三)僧俗問題
                      1.早期聖典的僧俗關係
                      2.過去中國佛教的偏失與反省
                      3.現代在家佛教的真義
                  (四)其他問題
                      1.僧裝的改革
                      2.受戒傳戒與燃戒香
                      3.主持佛化婚禮
                      4.寺院經濟
                      5.白衣研律
              六、結論


 

序    號: 14
題    名: 太虛大師前期佛教改革運動之研究(一九0八∼一九二七)
作    者: 釋一耘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1.04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6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聖嚴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二、改革運動興起的背景
                  (一)明清以來傳統佛教的衰微
                  (二)廟產興學政策對佛教的衝擊
                  (三)楊仁山佛教事業的重大影響
              三、太虛大師僧教育的啟蒙期
                  (一)出家背景及期教育內容的考察
                  (二)受戒及其叢林教育
              四、新思潮與革命行動--初期改革運動的分析
                  (一)改革事業的分期問題
                  (二)初期改革理念的萌芽
                  (三)革命行動的展開與挫折
              五、僧伽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第二期改革運動的分
                  析(上)
                  (一)普陀山閉關前的困境分析
                  (二)閉關的生活與思想的融鑄
                  (三)僧伽改革理論的建構
                  (四)僧伽改革理論的實踐
              六、新教育實驗與新佛教組織的發展--第二期改革
                  運動的分析(下)
                  (一)「武昌佛學院」的教育實驗
                  (二)「世界佛教聯合會」的創立及其功能
              七、結論


 

序    號: 15
題    名: 太虛大師佛教現代化之研究
作    者: 洪金蓮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3.02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8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聖嚴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一)佛教現代化的意義
                  (二)前人研究的範圍及本文的安排
              二、傳統佛學與新思潮的融會
                  (一)傳統佛學的繼承及轉化
                      1.傳統佛學的繼承
                      2.傳統佛學的轉化
                  (二)新思潮的融會
                      1.西學與新時代潮流
                      2.新思潮的接納與回應
                       (1)無政府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接納
                       (2)實踐與理論的回應
                      3.世學與佛學的銷融
                      4.結語:改革的必要
              三、教理弘化的新詮釋
                  (一)佛化運動的推展
                      1.報刊雜誌的催化作用
                      2.大學講授佛法開風氣之先
                      3.「佛化新青年會」的曇花一現
                      4.結語:改革的挫敗
                  (二)華文佛學的分科編輯研究
                  (三)人生佛教的提倡
                      1.人生佛教的時代課題
                       (1)佛教本身理論與實踐的問題
                       (2)太虛個人的宗教觀
                      2.人生佛教的進階
                       (1)人生的改善
                       (2)成佛的進階
              四、僧伽制度的革新
                  (一)僧教育制度的規畫
                      1.對國家教育政策的質疑
                      2.僧伽教育的精神宗旨
                      3.僧教育學程及僧制的調整
                      4.佛教經濟資源的開發
                       (1)溈山的開發計畫
                       (2)峨山甲的開發計畫
                       (3)法苑的設立
                       (4)佛教僧寺的經濟建設
                  (二)僧伽制度的理想
                      1.僧伽制度的健全
                       (1)法派剃派的革除
                       (2)僧格的養成
                       (3)返俗的問題
                      2.僧俗角色的定位
                      3.理想的僧伽制度
              五、世界佛教思想與運動之推行
                  (一)世界佛教思想的建構
                      1.世界佛教思想的發源
                      2.改革路線的新轉折
                      3.世界佛教運動的促成因緣
                  (二)運動的進行及推展
                      1.運動的進行
                      2.向西方推銷中國佛學
                      3.世界佛學苑的倡立
                  (三)世界佛教之理想及實踐
                      1.世界佛學苑體系
                      2.今後佛學的建立
                      3.國際合作運動的實踐
              六、結論


 

序    號: 16
題    名: 《菩薩戒義疏》之研究
作    者: 賴姿蓉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3.03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聖嚴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方法與資料
                  (三)全文結構
              二、《義疏》的歷史背景
                  (一)菩薩戒的盛行
                  (二)《梵網經》的崛起
              三、《義疏》的內容分析
                  (一)名稱、內容與科判
                  (二)引用經論
                  (三)寫作方式與特色
              四、第一重玄義「釋名」分析--戒學分類所表達的
                  思想
                  (一)戒學分類的問題
                  (二)三種律儀戒
                  (三)三聚淨戒
                  (四)十種戒
              五、第二重玄義「出體」分析--戒體思想
                  (一)南北朝以來的戒體說
                  (二)天台宗之戒體說
                  (三)《義疏》之戒體說
                      1.「不起則已,起即性無作假色」
                      2.止行二善
              六、第三重玄義「料簡」分析--受菩薩戒之條件
                  (一)授戒師與受戒者的資格
                  (二)受菩薩戒的儀式
              七、結論


 

序    號: 17
題    名: 《大方廣十輪經》十輪思想之研究--
          以十佛輪的教育觀為主
作    者: 陳佳彌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3.07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8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李志夫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序論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資料
                  (三)研究方法
              二、《大方廣十輪經》之概觀
                  (一)在佛典目錄中之定位
                  (二)略探時代背景
                  (三)有關翻譯及組織
                  (四)小結
              三、十輪的考察
                  (一)「輪」的由來及演變
                  (二)各種十輪的意義兼修行體系
                      1.十惡輪之地獄行
                      2.十王輪之寓政治於人天乘
                      3.十善輪之淨土行
                      4.十依止行輪之聲聞緣覺行
                      5.十大莊嚴輪之菩薩行
                  (三)小結
              四、十佛輪思想之探源
                  (一)阿含佛典的如來十力說
                  (二)阿毘達磨的如來十力說
                  (三)大乘經論如來十力與十佛輪之關係
                  (四)小結
              五、十佛輪的教育觀
                  (一)禪的教學法
                  (二)習誦營福的教授法
                  (三)三神變的教育法
                  (四)調伏佛弟子的方法
                  (五)佛教法王大轉法輪
                  (六)由現代教育學觀點看十佛輪之教育
                  (七)小結
              六、結論


 

序    號: 18
題    名: 〈吉祥悅意〉《梵網經》的「六十二見」譯註
作    者: 釋祥智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3.07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楊郁文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導論
                  (一)關於「見解」
                  (二)《梵網經》中的六十二見
                  (三)關於「覺音」之生平及著作
              二、〈吉祥悅意〉《梵網經》的「六十二見」譯註
              三、覺音論師在本義疏所撰寫的若干特色
                  (一)較常用的句子
                  (二)敘述較特殊詞句的句子
                  (三)譬喻之句子
                  (四)解釋文法之句子
                  (五)引用經文之句子


 

序    號: 19
題    名: 《龍藏•維摩詰所說經》考
作    者: 林純瑜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3.08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6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高明道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本書目次:
              一、序論
              二、經文比對
                  (一)體例說明
                  (二)受藏譯本影響者
                      1.修改部分與對等藏譯本經文意思想符者
                      2.修改部分與對等藏譯本經文意思不完全相
                        符者
                  (三)非受藏譯本影響者
                  (四)小結
              三、經文討論
                  (一)體例說明
                  (二)受藏譯本影響者
                      1.配合經文節奏
                      2.幫助讀者理解
                      3.重視某種觀念
                      4.動機不明
                      5.誤解藏譯本經文意思
                      6.配合羅什譯本原有句型
                      7.配合他處經文更動
                      8.借用他處經文語句
                      9.避免重複使用相同語詞
                     10.避免與上下文產生矛盾
                  (三)非受藏譯本影響者
                      1.誤抄經文
                      2.幫助讀者理解
                      3.動機不明
                      4.配合羅什譯本原有句型
                      5.誤解藏譯本經文意思
                      6.重視某種觀念
                      7.避免重複使用相同語詞
                  (四)結論


 

序    號: 20
題    名: 秦譯《維摩經•佛國品》斠訂探微
作    者: 釋襌叡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2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高明道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序論
                  (一)斠勘的重要
                  (二)斠訂《維摩經•佛國品》之理由
                      1.《維摩經》在中國之流行
                      2.《佛國品》斠訂理由
              二、斠讎文獻介紹
                  (一)經典
                      1.石經
                      2.敦煌寫本
                      3.各版本刻大藏
                      4.善本書
                  (二)經疏
                      1.維摩經疏
                      2.其他論疏
                  (三)音義
              三、《維摩經•佛國品》斠訂本
                  (一)凡例
                  (二)經文斠訂
              四、結論

 

序  號:21 
題  名:初期佛教家庭倫理觀
作  者:釋繼雄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1994.03
頁  次: 129
出 版 者: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臺北市 
資料類型: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1994.03 
指導教授:楊郁文老師
關 鍵 詞(中):
關 鍵 詞(英):
提 要(中):
提 要(英):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初期佛教的家庭觀
  第一節 家的概念
  第二節 和樂的家庭
第三章 親子關係和倫常
  第一節 親子之情
  第二節 父母生養之恩
  第三節 子對親應盡的義務
  第四節 親對子應盡的義務

第四章 夫婦關係與倫常
  第一節 夫婦的倫理
  第二節 夫對婦應盡的義務
  第三節 婦對夫應盡的義務

第五章 兄弟關係與倫常
  第一節 兄弟的倫常
  第二節 兄弟間應盡的義務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

 

序    號: 22
題    名: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之研究--以眾法為中心
作    者: 釋果行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5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曹仕邦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二、道宣略傳
                  (一)生平與著作
                      1.生平
                      2.著作
                  (二)道宣重視戒律的原因
                      1.帝王的態度
                      2.教內非法
                       (1)受、行非一
                       (2)非法治罰
                       (3)愛大慎小、率輕戒網
                      3.末法思想
              三、《行事鈔》的組織、內容
                  (一)道宣撰《行事鈔》的用意
                  (二)《行事鈔》的各篇要義
                  (三)道宣對鈔、疏所刪補者
              四、道宣在本書中所討論的重點
                  (一)羯磨
                      1.羯磨法的種類
                      2.羯磨的人數和事
                  (二)結界
                      1.漢譯諸律藏論中的結界法
                      2.道宣的結界法
                  (三)戒壇
                      1.道宣以前的戒壇
                      2.道宣的戒壇理念
                  (四)戒體
                      1.天竺的「無作」與中國的「戒體」
                      2.道宣的戒體論
                  (五)說戒
                      1.說戒的意義和發展
                      2.《行事鈔》的說戒儀軌
                  (六)安居
                      1.漢譯律藏記載的安居法
                       (1)什麼人應安居
                       (2)安居的日期
                       (3)理想的安居處所
                       (4)案居諸作法
                      2.從《行事鈔》中所知中國僧尼安居法
              五、結論


 

序    號: 23
題    名: 《修習次第》後篇譯註
作    者: 李麗幼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5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博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林崇安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導論
                  (一)<後篇>著作的時代背景
                  (二)與<後篇>有關的主要文獻
                  (三)<後篇>資料的使用與限制
                  (四)<後篇>科判
                  (五)內容述要
                  (六)譯註說明
              二、《修習次第》後篇譯註
                  (一)止和觀
                  (二)如何修習止和觀
                  (三)禪定障礙的對治
                  (四)起定後做什麼
                  (五)摩訶衍的論點
                  (六)蓮花戒的駁斥
                      1.駁斥的總評
                      2.駁斥以無憶念、無作意來達到無分別異說的矛盾
                      3.個別觀察的必要性
                      4.引用佛說經證
                      5.因煩惱盡而解脫、不是業盡而解脫
                  (七)結論
              三、分析與討論
                  (一)師承及法門
                  (二)分別善惡與心不思,不作布施等善行
                  (三)以無憶念、無作意來達到無分別異說的矛盾
                  (四)禪定所緣
                  (五)因煩惱盡而解脫,不是業盡而解脫
                  (六)鈍、利根性修習六波羅蜜多
                  (七)結論


 

序    號: 24
題    名: 梵語教材與教學之基礎研究
作    者: 釋齎因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7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6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惠敏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二、簡介
                  (一)字母
                  (二)發音
                  (三)短音節與長音節
                  (四)聲音的改變
                  (五)詞根與詞幹
                  (六)重音
                  (七)動詞的變位
                  (八)動詞性的形容詞與名詞
                  (九)二次動詞變位
                  (十)動詞變位的類別
                  (十一)介系詞與介系詞的接頭詞
                  (十二)變格
              三、結論
              四、附錄
                  (一)略語解說
                  (二)語言學常用的術語解說
                  (三)參考書、辭典、讀本
                  (四)文法表格
                  (五)連音圖表
                  (六)電腦教學
                  (七)其他


 

序    號: 25
題    名: 梵本《淨明句論•第二十六品觀十二支分》譯注
作    者: 釋果徹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7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6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惠敏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說
                  (一)《淨明句論》及本論第二十六品相關文獻略述
                  (二)諸家科判所見本品於全論中之地位
                  (三)《淨明句論•第二十六品觀十二支分》內容
                      述要
              二、原典篇
                  (一)《淨明句論•第二十六品觀十二支分》梵語
                      轉寫及LVP原注中譯
              三、譯注篇
                  (一)梵本《淨明句論•第二十六品觀十二支分》譯
                      注
              四、比對篇
                  (一)《淨明句論•第二十六品觀十二支分》與漢譯
                      諸家注比對
                      1.說明
                      2.比對
                      3.注解
              五、結論
                  (一)譯注篇
                      1.內容綜述
                      2.內容總結
                      3.注文特色略述
                  (二)比對篇


 

序    號: 26
題    名: 《淨明句論•第十五品觀自性》譯註
作    者: 釋證融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8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惠敏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序篇
              二、原典篇
                  (一)《淨明句論•第十五品觀自性》梵語轉寫
                      及LVP原注中譯
              三、譯注篇
                  (一)梵本《淨明句論•第十五品觀自性》譯註
              四、比對篇
                  (一)《淨明句論•第十五品觀自性》諸注解家
                       各其漢譯注解之比對
                      1.說明
                      2.本文
                      3.注解
              五、結論


 

序    號: 27
題    名: 孤山智圓之研究
作    者: 朱秀容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8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陳英善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序論
                  (一)研究動機方法與目的
                  (二)智圓所處時期之佛教概況
              二、智圓之生平與著述
                  (一)生平傳略
                      1.家庭背景與出家
                      2.求學與修持
                      3.天台宗內部論爭之角色扮演
                      4.遺囑與往生
                  (二)著述
              三、智圓之主要思想
                  (一)理具唯心
                      1.理具唯心思想之淵源與涵意
                      2.智圓理具唯心思想之傳承與開顯
                      3.知禮對理具唯心思想之批判
                      4.智圓對知禮見解之反駁
                  (二)理毒非性惡
                      1.性惡說之源流與界定
                      2.智者與湛然對佛性之見解
                      3.《請觀音經疏》所引發之爭端
                      4.智圓對理毒與性惡之詮釋
                  (三)儒釋融合
                      1.「調和」論題的界定
                      2.智圓對當時排佛論與非儒論之見解
                      3.智圓調和思想所表現的主要觀念
                  (四)結論


 

序    號: 28
題    名: 智顗《維摩結經》解釋之研究
作    者: 羅少萍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6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陳英善博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智顗關於《維摩詰所說經》之結構分析
              二、智顗對各品要旨之解釋
              三、智顗對「佛國品」之探討
                  (一)「佛國」的意義
                  (二)「因果」的意義
              四、「佛國因果」與「四教」、「三觀」
                  (一)智顗之「四教」義
                  (二)智顗之「三觀」義
                  (三)「佛國因果」與「四教」、「三觀」之關聯
                  (四)「佛國因果」之目標「不思議解脫」
                  (五)言默問題
              五、智顗《維摩詰經》解釋之價值
                  (一)「佛性」觀點出現之背景
                  (二)圓教言「佛性」之殊義
                  (三)智顗《維摩詰經》解釋有進於空宗之處
                  (四)智顗《維摩詰經》解釋之主要貢獻


 

序    號: 29
題    名: 《阿含經》之「六隨念」初探
作    者: 釋慧命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8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6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楊郁文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言
                  (一)問題的陳述
                  (二)撰寫範圍、資料,以及方法
              二、「(隨)念」的基本認識
              三、修習「六隨念」的對象
                  (一)能念者
                  (二)所念境
                      1.對三寶功德之隨念
                       (1)佛
                       (2)法
                       (3)僧
                      2.對自己所行之隨念
                       (1)持戒
                       (2)施捨(布施)
                      3.對生天條件--五法之隨念
              四、修習「六隨念」的前行
                  (一)信具足
                  (二)戒具足
              五、「六隨念」的修習方法與利益
                  (一)「六隨念」修習方法
                  (二)修習「六隨念」的利益
              六、結論


 

序    號: 30
題    名: 五蓋之研究--以<四阿含經>、<五尼柯耶>為主
作    者: 釋開弘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4.06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楊郁文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言
                  (一)問題陳述、研究目的及學界研究成果
                  (二)方法、資料、範圍及論文組織
              二、認識五蓋
                  (一)五蓋之意義
                  (二)五蓋之譬諭
                  (三)五蓋之作用
                  (四)小結
              三、生起五蓋之因緣
                  (一)五蓋之食
                  (二)五蓋與有漏生死的根本
                  (三)小結
              四、去除五蓋之方法
                  (一)日常生活
                  (二)定的業處
                  (三)四念處、七覺支
                  (四)小結
              五、五蓋的去除
                  (一)三種斷
                  (二)正斷五蓋的次第
                  (三)解脫五蓋與清淨心
                  (四)小結
              六、結論


 

序    號: 31
題    名: 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基礎研究
作    者: 釋純因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5.06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穆克紀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範圍
                  (三)問題的陳述
                  (四)研究方法
              二、譬喻之語義、作用與方法
                  (一)譬喻的語義
                  (二)譬喻的原則與作用
                  (三)譬喻的方法
                  (四)經典中常見的譬喻
              三、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形式與內容
                  (一)一般性譬喻
                      1.以譬喻命名的經典
                      2.定型句
                      3.偈頌
                      4.複喻
                      5.單喻
                  (二)例證
                      1.以故事或寓言作為例證
                      2.以真實之事物作為例證
                      3.以模擬狀況作為例證
                  (三)阿波陀那
              四、漢譯《中阿含經》之說法與譬喻的關係
                  (一)習(集)
                  (二)業
                  (三)苦
                  (四)道次第
                  (五)戒
                  (六)定
                  (七)慧
                  (八)滅、解脫、佛、聖弟子
              五、結論


 

序    號: 32
題    名: 巴利語《梵綱經》「小戒」及其註疏之譯注
作    者: 釋祥代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5.07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楊郁文老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說
                  (一)關於「戒」
                      1.〈戒蘊品〉中「戒」
                      2.「小戒」、「中戒」及「大戒」的含意
                  (二)譯注範圍
              二、原典篇
                  (一)《梵網經》「小戒」巴利語原文
                  (二)《梵網經》註疏--〈吉祥悅意〉「小戒」
                      巴利語原文
              三、譯注篇
                  (一)巴利本《梵綱經》「小戒」漢譯
                  (二)巴利本〈吉祥悅意〉《梵綱經》的「小戒」
                      譯注
              四、本註疏的語法特色
                  (一)意義解說
                  (二)內容說明
                  (三)小結


 

序    號: 33
題    名: 六度四攝與《瑜伽論•戒品》之關係
作    者: 釋體韜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5.06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惠敏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一)撰寫動機、主要問題及研究方法
                  (二)參考文獻述要
                  (三)《戒品》於《瑜伽論》中之位置與重要性
              二、菩薩戒之內容與《戒品》之組織
                  (一)菩薩戒之內容
                      1.律儀戒
                      2.攝善法戒
                      3.饒益有情戒
                  (二)《戒品》之組織
                      1.七眾別解脫律儀、四十七則學處及三聚淨
                        戒三者間之關係
                      2.《戒品》之組織
              三、六度四攝於《瑜伽論》中之意義
                  (一)六度釋義
                      1.布施度之意義
                      2.戒度之意義
                      3.忍度之意義
                      4.精進度之意義
                      5.靜慮度之意義
                      6.慧度之意義
                  (二)四攝釋義
                      1.愛語攝事之意義
                      2.利行攝事之意義
                      3.同事攝事之意義
              四、六度四攝與四重四十三輕戒之關係
                  (一)四重四十三輕戒釋義及其犯罪輕重之準則
                      1.四重四十三輕戒犯眾輕重之準則
                      2.四重四十三輕戒釋義
                  (二)六度與四重四十三輕戒戒文內容之關係
                      1.《戒品》與五度之關係
                      2.《戒品》與四重四十三輕戒戒文內容之關係
                      3.五度品與四重四十三輕戒戒文內容之關係
                  (三)四攝與四重四十三輕戒戒文內容之關係
                      1.《戒品》與四攝之關係
                      2.四攝與四重四十三輕戒戒文內容之關係
                  (四)《戒品》如何調適與融攝聲聞戒
                      1.「護僧制」之理趣
                      2.開許性戒、遮戒之理趣
                  (五)六度四攝與四重四十三輕戒戒條條目之關係
              五、結論
              六、附錄
                  (一)圖表
                  (二)《戒品》、《善戒經》、《地持經》輕戒之
                      條數戒目對照表
                  (三)《戒品》與《善戒經》戒文之對照表
                  (四)《戒品》四重四十三輕戒戒文
                  (五)《地持經》四重四十二輕戒戒文
                  (六)《善戒經》八重四十七經戒戒文


 

序    號: 34
題    名: 《中觀密意莊嚴》譯注
作    者: 莊國彬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5.07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明性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導論
              二、譯注說明
              三、《中觀密意莊嚴》科判
              四、《中觀密意莊嚴》譯注



序    號: 35
題    名: 梵本《淨明句論•第三品觀眼根等》初探
作    者: 釋自拙撰
出處題名:                                                       
卷    期:
日    期: 1995.08
頁    次:                                                       
出 版 者: 中華佛學研究所                                        
出 版 地: 臺北市                                                
資料類型: 碩士論文=Thesis(M.A.)
使用語文: 中文=Chinese
館 藏 地: 中華佛學研究所
編修日期: 1995.12.07
附 註 項: 指導教授: 惠敏法師
關 鍵 詞:                                                       
提    要: 本書目次:
              一、緒論
                  (一)本文研究動機、問題與方法
                  (二)《明句論•根品》近人研究成果概介
                  (三)論文架構
              二、《明句論•根品》概介
                  (一)作者--月稱之學思背景
                  (二)本文使用之《明句論•根品》文獻概述
                  (三)本品在《中論》之定位及其內容結構
                  (四)本品論破主題探討--indriya和`ayatana`
              三、《明句論•根品》中`darsana`用例的考察
                  (一)《明句論》前`darsana`和`caksus`之譯詞
                  (二)《明句論》前`darsana`的字義
                  (三)《明句論•根品》中所見`darsana`之用例
                  (四)《明句論•根品》對`darsana`之論破
              四、《明句論•根品》與漢譯《中論》諸注本對
                   `darsana`論破之比較
              五、結論
              六、附篇
                  (一)《明句論•根品》譯注
                  (二)梵語原典篇
                  (三)藏譯篇
                  (四)<根品>梵、漢偈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