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團體大陸事務暨兩岸文教交流南區研討會

 

中華佛學研究所

所長 李志夫  88.03.26

 

一、前言

兩岸關係之穩定有助於台灣之安定與繁榮,擴大兩岸民間交流,是當前最大可行之途逕;佛教為中國文化之一環,攸關中國未來文化之長期發展。但自中共統治大陸後長期抑制宗教、文革浩劫佛教受害尤重。十年來,雖有部份佛教寺廟重新修復;佛教教育亦次第興辦,但與台灣相較,顯然落後。因之,本所在近幾年來,亦本著政府重視兩岸民間交流,期對佛教之教育與學術文化有所貢獻。

 

二、已辦過之活動

  1.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一~十二日在台大「思亮館」舉辦「中國兩岸佛教文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

  2. 同年七月六~十三日召開「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座談暨博覽會」。

  3. 同年九月六~七日在北京與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主辦「兩岸佛教與東方文化學術會議」。

 

三、活動概要

  1. 「兩岸中國佛教文學與藝術研討會」,由中國現代佛學學會承辦,本所主辦,經費柒拾萬元由本所負擔,計有大陸學者三人,台灣學者十一人提出論文,與會討論者100餘人,會議因佛教藝術部份論文出版版權問題未能出版,文學部份則由法鼓文化出版成《佛學與文學》一書。

  1. 「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座談暨博覽會」係承「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補助NT$1,294,945元;本所自行負擔NT$462,871元,共支出NT$1,757,816元整。係本所主辦,并邀請台灣各佛學院、所為協辦單位。本會共邀請大陸佛教教育之院所負責人來台討論兩岸當前佛教教育之問題,原邀請十八位大陸人士,後因大陸部份人士手續趕辦不及,實際與會者為十五位。台灣各佛學院、所師生共近200餘人參與盛會。座談雖僅一天;但兩岸佛學教育博覽則連續三天;參訪台灣各佛教院、所六天。會議後有新聞剪輯;除出版本會之實錄外;并錄製紀錄片,分送各與會單位存檔。

  2. 「佛教與東方文化學術會議」是本所負擔經費,計兩萬元美金,由該院「世界佛教研究所」承辦,台灣學者十位、大陸學者廿二位提供論文。大陸有關佛學學者均曾參與大會,對於本會相當重視。本會之論文將由本所「中華佛學學報」在十三期出版。現已在排印中。

  1. 本所一九九八年為兩岸交流共支出為NT$1,860,000元。

 

四、活動檢討

  1. 早期之兩岸交流我政府不准中共黨員來台,但實際上,大陸老百姓中共也不會讓他們輕易來台;所以來台的大多還是中共黨員。以後取消此一限制,才是務實作法。因為兩岸交流就是希望中共幹部能夠了解台灣,其影響遠比影響民眾來得深遠。

  2. 雖然兩岸交流,大都是台灣一方出錢;但兩岸貿易台灣每年從大陸所賺取大筆外匯,政府宜撥出更多的經費拿來作兩岸交流工作;因為民主、自由、均富是大陸同胞人人都嚮往的,中共黨員亦 不例外。多作必有成效,長期作必有成果。

  1. 台灣各團體邀請大陸人士來台,大多以名人為對象,有的一年來幾次,幾乎每年來台,有些是不可避免;但在政策上仍宜「分散邀請人才」,才能達到「普遍交流」之目的。

  2. 大陸來台人士多規避我國旗、國歌,以是一般民間團體,畏懼中共記黑資料,我們可以體諒;中共中、上級幹部畏懼被整,亦可理解;至於其介於中間之層級人員我不宜屈從。使其久之習以為常,即使是中共幹部亦會慢慢承認現實。

  3. 就佛教而論,大陸主管當局,對於兩岸佛教交流多持支持態度,我們亦宜以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建立互信,從而交流之成績才能有具體之成果,我們所要的正是此一成果。至於交流方式、過程不必拘泥。不過,大陸行政手續繁瑣,如與大陸合作交流宜早訂計劃,多方敦促;否則,會 誤時、誤事,將造成無謂之浪費。

 

五、本所未來活動計畫

  1. 本所已與大陸一、二有關大學所、系合作:獎助其作佛學研究;派遣佛學語文師資前往協助教授梵文、巴利文、藏文等。

  2. 已計劃在2000年七月在台召開「兩岸佛學院所師生論文聯合發表會」,預計大陸論文15篇、台灣論文30篇,將可在本所《中華佛學研究》年刊中發表。

 

六、結論

本所是法鼓山聖嚴法師所創辦,以「立足中華、放眼世界」自我期許。以前本所在師資、學生、出版及學術交流上,都著重在國際空間上之發展;及「關心本土佛教教育成長」上;今後本所將更進一步推展兩岸佛教教育學術之交流。

兩岸之交流是政府與民間所應共同重視之工作。本所能力有限,見識有限,所作亦有限,尚請諸位長官先進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