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蓮居士《太虛大師佛教現代化之研究》序

李志夫

 

李志夫教授序

本書作者洪金蓮居士,現為《中華佛學學報》編輯,有同事之幸;復加上吳寬博士之鞭策;要我寫一篇書評,雖然,我一向尊太虛大師為「當代佛教改革之先知先覺者」,可是,我沒有撰述過有關之文章,甚至也不是「佛教史傳記學者」。實際上,我沒有資格為本書作書評。

好在本書是聖嚴法師親自指導之論文,聖嚴法師具有多方面之成就,佛教史傳記,就是其中之一。所謂「名師出高徒」必是佳作。依我的管見,洪居士經營本文最值得讚歎的有下列幾點:

一、方字洗鋉,語句流暢,思維細膩,議論清晰。使人讀來,了無停滯,旁無瓜葛,會心入意,會意入神,使太虛大師之精神歷歷如繪,也都人掁翅欲飛,見賢思齊。這是撰寫傳記者必具之能力,洪居士這一方面的功力非常傑出。

二、引證大師全集自屬確切,所蒐集當代有關資料尤為齊全。對於資料之運用,不遺巨細;對於資料之裁剪,不爽分毫;對於資料之消化,不留糟粕。作者帶領我們讓識到心儀太虛大師之現代學者。這些學者也從各個不同之層面陳述了大師之思想與行誼。本書作者,就在穿針引線之下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大師改革之成敗。

三、本書結構極為謹嚴,在緒論裹概述了前人研究之範圍,第二章專論大師之思想背景,三章專述佛教教理(育)之現代化,四章專論僧伽制度之革新,五章專論出界佛教運動。將大師思想之發凡與發展作有簡單扼要之論述。這其中可以看出大師是佛教的、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高僧。

四、本書對大師現代化,改革之成敗,也有很敏銳的觀察力。其中有大師個人主觀條件,也有客觀因素。諸如有天縱之才,卻遺憾自幼未受到完整的教育,雖然理想崇高,但整個國事紛亂,使大師無可奈何,負疾而終。

撰寫傳記性之論文,看似單純,實則不易。就以一個研究生之論文來說,本書已是功力十足,彌足可貴了。不過,其第三章「教理的現代化」,似宜改為「佛教教育的現代化」。因為一則佛教教理即是佛陀的教義,教義不能改,自然也就不能現代化;二則,全章內容也是教育之現代化;三則,其教「理」之現代化,已在二章中論到傳統佛學與新思潮的融合了。

其次,今天研究太虛大師之學者,對大師得失、功過、成敗都尚能客觀地說明;對大師之天才、智慧、毅力、辯才,也能一致肯定,尤其對於大師之佛教改革都給予了最大之尊敬。

可是,對於大師之改革失敗,之所以失敗的的原因,卻少人有正確之瞭解;也就是說,我們對大師之同情模糊了對他之尊敬。當時,國民革命是全中國政治上之大氣候;大師之佛教改革只是其小氣候之一環而已。我們何忍對他寄望太高!

我們即使不論其改革之活動,在當時能提出偌大的改革計劃,也已是膽、識過人,無與倫比了。今天,無論是政治大環境或佛教小環境遠優於大師當時豈此千百倍,可是,大師之改革理想,我們做了多少?甚至,吸誰敢於再提出佛教改革?太虛大師就憑他的膽、識已夠偉大了。

德國哲學家尼采有一句名言:「我的時候還未到,有的人死後才生。」展望未來,中國統一後之佛教,仍有賴大師改革記畫之指引,我相信大師是「死後才生」的人物。

因之,洪居士之《太虛大師佛教現代化之研究》一書,也將會起洛陽紙貴,特樂於向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