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睿法師著《天台懺法之研究》序

李志夫

 

李序

孔子說:「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又說:「獲罪於天,無可禱也」!儒家消除罪過的方法是自反、自省。如孔子之:「吾日三『省』吾身」;如孟子之「『自反』而不縮,吾往也」。

猶太一系之宗教以為人有原罪,消除原罪的方法是依靠上帝的「救贖」,要絕對信仰上帝。

印度一系之宗教,包括佛教在內,認為眾生都是依自己之業力而流轉生死;但解脫此一業力之歸趣、方式或有所不同;但必須依靠自己之懺悔則又是一致的。

早期佛教僧團之布薩,乃至沙門之結夏安居,都是印度宗教傳統以來懺悔儀式之一;大乘佛教更進一步,增加了禮拜、讚佛、頌戒等儀式。這樣便與「戒、定、慧三無漏學」次第相應了。

懺罪之文獻經東漢,六朝之傳譯,已形成了中土佛教之重要儀規;再經智者大師集其大成,而形成「四部懺法」。唐、宋以降,乃至今日中國佛教仍受其影響。

宋明以後中國之懺法融於禪、淨雙修,由之而涉有依他力之「教贖」思想。歷代之懺法多少有些變動;但都與其當代之政治、社會變化均有關聯。

正因為如此,本書作者雖以「天台懺法」作為研究主題;同時也是鉤勒出佛教思想與政治、社會變遷史之輪廓;更擴大了懺法研究之視野。

本書以懺法史為經;以比較研究為緯,作有整體之觀照。其精義可參閱其(緒論)第一節作者自擬之「五問」:其答案則已躍然全書。此為作者所欲先吐而後快者;諒亦將為讀者所亟期待的答案。

懺悔可使我們常人探取良知;亦有助智者超凡入聖,為人天師表。本書作者大睿法師道心玲瓏、悲心四溢,以願力撰就本書,良有以也。

尤以其筆觸細密、思想深邃,繁要處列表對照,使讀者一目了然。其所蒐集參考資料,極為充實,有助於有意研究懺儀之讀者續其餘貂。總之,本書是目前研究天台懺法比較完備之著作。

本書原為大睿法師在中華佛學研究所之畢業論文;後經修正、補充為文大哲研所之碩士論文,在陳英善博士指導下完成的。卽將付梓之際,特為其師生祝賀。本人有幸,曾隔度附冀口試:既索序於我,特樂予為序。

 

李志夫序於中華佛學研究所

20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