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論著

Graduate Thesis

❤ 畢業生論文明細表

編號 姓名 口試日期 指導教授 論文題目
1 釋果祥 75.3.20 釋聖嚴 紫柏大師研究——以生平為中心
2 釋會清 75.3.3 釋聖嚴 法藏大師的教學——華嚴乘教義分齊章之探究
3 楊惠珊 77.2.3 釋恆清 《寶性論》中佛性思想之研究
4 釋見正 77.9.2 釋聖嚴 印光大師的生平與思想
5 周玉真 78.2.16 楊郁文 七佛通誡偈思想研究
6 陳玉文 78.10.2 釋慧嶽 四明知禮《釋難扶宗記》之研究
7 釋果賾 79.3.30 陳玉蛟 《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密多》「發心品」藏文譯註及漢譯四本對照
8 釋果燈 80.4.1 曹仕邦 唐.道宣《續高僧傳》批判思想初探
9 曾德明 80.6.8 陳玉蛟 藏譯本《學處集要》「布施品」譯註
10 釋禪松 80.6.8 陳玉蛟 藏譯本《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密多經合論》初品「教授」中前三子目譯註
11 李美煌 81.1.13 高明道 六度集研究
12 釋彥暉 81.3.23 釋聖嚴 梁靈味寺寶亮法師佛性思想之研究
13 釋清德 81.3.25 釋聖嚴 印順法師戒律與教制觀之研究
14 釋一耘 81.9.4 釋聖嚴 太虛大師前期佛教改革運動之研究(1908-1927)
15 洪金蓮 82.3.17 釋聖嚴 太虛大師佛教現代化之研究
16 賴姿容 82.3.19 釋聖嚴 《菩薩戒義疏》之研究
17 陳佳彌 82.7.4 李志夫 《大方廣十輪經》十輪思想之研究——以十佛輪的教育觀為主
18 釋祥智 82.7.22 楊郁文 〈吉祥悅意〉《梵網經》的「六十二見」譯註
19 林純瑜 82.9.4 高明道 《龍藏.維摩詰所說經》考
20 釋禪叡 83.3.5 高明道 秦譯《維摩經.佛國品》斠訂探微
21 釋繼雄 83.3.31 楊郁文 初期佛教家庭倫理觀
22 釋果行 83.5.4 曹仕邦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之研究——以眾法為中心
23 李麗幼 83.6.4 林崇安 《修習次第》後篇譯註
24 釋齎因 83.7.20 釋惠敏 梵語教材與教學之基礎研究
25 釋果徹 83.7.20 釋惠敏 梵本《淨明句論.第二十六品觀十二支分》譯註
26 釋證融 83.8.10 釋惠敏 梵本《淨明句論.第十五品觀自性》譯註
27 朱秀容 83.8.25 陳英善 孤山智圓之研究
28 羅少萍 83.8.26 陳英善 智顗《維摩詰經》解釋之研究
29 釋慧命 83.9.2 楊郁文 《阿含經》之「六隨念」初探
30 釋開弘 84.6.1 楊郁文 五蓋之研究——以「四阿含經」、「五尼柯耶」為主
31 釋純因 84.6.19 穆克紀 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基礎研究
32 釋祥代 84.7.11 楊郁文 巴利語《梵網經》「小戒」及其註疏之譯註
33 釋體韜 84.7.13 釋惠敏 六度四攝與《瑜珈論.戒品》之關係
34 莊國彬 84.7.13 釋明性 《中觀密意莊嚴》譯註
35 釋自拙 84.8.29 釋惠敏 梵本《淨明句論.第三品觀眼根等》初探
36 釋自範 84.8.29 萬金川 《阿毗達磨俱舍論明瞭義釋.序分》之研究
37 蔡薰宜 85.02.13 熊 琬 唯識學無表初探——以《大乘法苑義林章》為主
38 郭翠蘭 85.05.11 釋惠敏 《攝大乘論「種子起因說」之探究
39 釋繼欣 85.06.15 林崇安 藏本《瑜珈師地論.攝事分》「念處相應」首頌初探
40 高正哲 85.08.13 楊郁文 《中阿含經》之業觀念初探——以〈業相應品〉為中心
41 宗玉媺 85.08.13 高明道 《金光明經.空品》的探究
42 釋見愷 85.08.20 萬金川 《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注.第七品斷貪愛的方法》初探
43 廖本聖 85.09.03 釋惠敏 古典西藏語文法教材的基礎研究
44 釋果樸 85.09.05 高明道 敦煌寫本「P3006」——「支謙」本《維摩詰經》注解考
45 何俊泰 85.09.06 楊郁文 見微知著——巴利文《小誦》譯注
46 關則富 85.09.26 釋惠敏 梵本《大乘莊嚴經論.教授教誡品》譯注
47 釋天襄 85.12.26 林崇安 《雜阿含經.受相應》初探
48 釋繼坤 86.05.14 釋惠敏 支讖譯經「法師」考
49 釋道興 86.07.22 釋惠敏 從佛教瞻病送終法談臨終關懷
50 釋大睿 86.08.06 陳英善 天台懺法之研究
51 釋見一 86.08.30 釋惠敏 漢月法藏之禪法研究
52 張雲凱 86.09.04 釋惠敏 巴利語文法教材之比較研究
53 黃國清 86.09.05 陳英善 宗密大師三教會通思想研究
54 越建東 86.09.06 釋惠敏 《美難陀》第XV章〈諸尋思之捨斷〉初探
55 釋心宏 87.06.30 釋惠敏 《般舟三昧經》的研究
56 釋德範 87.06.30 高明道 《八千頌》定位考——以「佛力加持」為範圍
57 梅靜軒 87.08.31 曹仕邦 民國前期的漢藏佛教交涉(1912-1949)
58 釋善音 87.09.11 釋惠敏 梵本《大乘莊嚴經論.修行品》初探
59 郭麗娟 87.11.11 釋惠敏 《彌陀疏鈔》與《彌陀要解》之比較研究
60 釋能融 88.04.20 釋惠敏 律制、清規及現代意義之探究
61 陳紹韻 88.07.29 釋惠敏 阿含經典之喪親輔導個案初探 【全文】
62 張瓊夫 88.08.12 維習安 高效能的佛典研究資料管理模式——試論超文件標記語言(HTML)及HTML Help在佛典研究資料庫上之應用 【全文】
63 釋天真 88.08.21 高明道 從《雜阿含》1013、1022、574三經經群看善終輔導
(spiritual and pastoral counseling)
64 謝美霜 89.07.24 楊郁文
穆克紀
巴利《分別論.諦分別》譯注
65 釋聖空 89.08.18 釋慧嚴 清世宗與佛教【全文】
66 黃怡琪 89.09.03 陳英善 求生西方淨土之現世倫理意義——以儒家倫理思想為中心
67 陳滿卿 90.02.16 李志夫 「狂病及其對治」初探——以北傳漢譯佛典為範圍
68 釋顯智 90.07.30 蕭金松 藏譯
獅子賢著
《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八品廣釋》「一切相智品四抉擇分」譯註
69 釋立融 90.08.30 陳英善 蕅益智旭占察懺法之研究
70 釋大常 90.08.30 陳英善 智者大師制釋「三藏教」之研究
71 周柔含 90.12.13 楊郁文 「四善根」探源
72 釋諦融 91.07.10 陳英善 智顗修道教育之研究——以四教為主
73 釋章慧 91.07.18 高明道 《申曰經》研究
74 釋常慧 91.08.12 釋惠敏 聖嚴法師佛教教育理念與實踐——以中華佛學研究所為例
75 釋繼獻 91.08.26 釋惠敏 「迦絺那」名義和權利之研究
76 白 璞 91.08.30 鄭振煌 佛教組織管理之研究——以泰國法身寺為例
77 賴珍瑜 91.10.19 釋惠敏 菩薩戒戒體與唯識種子思想之關係
78 釋演慧 92.07.25 黃繹勳 天台智顗《摩訶止觀》「非行非坐三昧」之研究
79 陳景榮 92.08.27 高明道 「門」、「數」之間——論《寶雲經》編集風格的實修意義
80 釋振法 92.10.09 陳英善 從緣起觀點論天台智顗的佛學思想
81 釋修優 93.02.02 凃玉盞 道綽《安樂集》念佛法門的研究【全文】
82 釋自悾 93.06.28 陳美華 佛教助念中的教化與修行:以法鼓山助念團為例
83 釋德侹 93.07.31 釋惠敏 調伏天《正理滴論廣釋.現量品》之研究
84 留瑞嬪 93.08.18 曹仕邦 魏晉南北朝僧俗間的互動關係初
85 釋大拙 93.10.11 陳英善 慈雲遵式對天台教觀與淨土法門之融攝
86 釋繼穩 94.05.19 高明道 《梵天所問經》法護譯本研究
87 釋照智 94.06.20 陳英善 圓頓止觀之具體實踐——以重構的「法華三昧」行法為主
88 釋心平 95.05.19 楊郁文 「新受戒比丘」修學方案之研究——以泰國法身寺之運用為例
89 廖翎而 95.06.19 陳英善
熊 琬
《憨山老人夢遊集》之夢幻觀
90 方怡蓉 95.06.30 萬金川 《明句論.第二十三品觀顛倒品》之注釋研究
91 釋堅融 95.07.06 高明道 漢譯華嚴經群所反映的懈怠觀
92 釋振溥 95.07.11 高明道 漢譯《恆水經》經群研究
93 王常蒞 95.07.20 楊郁文 巴、漢〈入出息念相應〉之研究
94 黃纓淇 96.04.25 釋惠敏
楊郁文
初期佛教「樂受」之研究
95 黃侃如 96.06.15 釋見弘
蔡篤堅
楊郁文——其佛法之理解與實踐
96 林恕安 96.06.20 馬 紀
廖本聖
初探宗喀巴大師對「他生」的看法——《入中論自釋》與《入中論善顯密義疏》對「破他生」的比較
97 簡奕瓴 96.06.22 馬 紀
廖本聖
The Actual Object To Be Negated in Drong-ka-ba's Gnet Exposition of the Stages of the Path and the Four Interwoven Ammotations and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adamtr's Hermeneutics
(《廣論.四家註》的「真正所破」及高達美詮釋學之應用)
98 釋顯覺 96.07.10 釋見弘 《明句論.第二十四品 觀四聖諦》之研究——以第七至十一偈頌為中心
99 闕慧貞 96.07.31 陳美華
廖本聖
《地道建立:智者頸飾》之譯注與研究
100 林宜靜 96.09.03 釋見弘
廖本聖
無垢友空性思想之特徵——以《聖般若波羅蜜多心要廣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異色,色不異空」解釋為中心
101 黃健原 96.09.07 陳英善
謝穎慧
校園禪修教育之研究——以法鼓山北海岸校園禪修推廣的現況為例
102 釋見驤 96.12.21 高明道 「菩薩有敗壞之相」考——以《迦葉品》為主
103 陳淑珠 96.12.26 馬 紀
廖本聖
顯現、理解與現證—— 以格魯派「七部量論入門」、「認知學」、「宗義」著作之「四種境」認識論為中心
104 釋見甯 97.05.27 高明道 《觀無量壽經》所反映的修行生活
105 釋道陀 97.07.17 陳英善 徹悟禪師之生平行儀與淨土思想的研究
106 釋法洲 97.07.22 釋惠敏 從佛教戒律的物質文化窺探其解脫文化——以《巴利律.比丘尼戒》「捨懺第20條」為主
107 釋圓信 97.07.24 釋惠敏 清辨與經量部之認識論比較研究
108 李貴蘭 97.07.30 陳英善 慧苑判教思想之研究——以《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為主
109 周艾綸 97.07.30 陳英善 從宋代默照禪探討諸宗融合的實踐——以宏智正覺為主,真歇清了為輔
110 陳佩蕙 97.07.30 陳英善 永明延壽理事圓融觀與菩薩道實踐
111 楊喻翔 97.07.30 釋惠敏
蔡瑞煌
以賽局理論及其模擬實驗詮釋布施波羅蜜之利他效應
112 王瑞鄉 97.08.04 楊郁文
越建東
初期佛教慈悲喜捨的修習與解脫之間的關係——相關經證之整理與研究 【全文】
113 莫曰東 97.10.22 釋果鏡 永覺元賢生平事蹟與淨慈思想之研究
114 釋宏育 98.01.19 陳英善 湛然《法華五百問論》思想之研究
115 陳曇君 98.09.07 楊郁文 初期佛教「第一」在家弟子典範的研究——相關經證之整理與研究
116 釋法照 99.08.04 釋惠敏 《瑜伽師地論》決擇「體義伽他」偈頌動機之研究
117 釋覺韜 100.08.16 莊國彬 A Study on Feeling (Vedanā)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Factors in the Congnitive Process in Early Buddhism
(初期佛教認知過程中,感受及其與其他要素間之關係之研究)

❤ 資訊學程畢業論文

編號 姓名 口試日期 指導教授 論文題目
1 釋法源 97.10.06 釋惠敏 漢傳佛教高僧傳之時空資訊系統建置研究
2 陳曇君 98.05.25 馬德偉 「佛陀在家弟子研究室」系統設計與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