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介紹
第十七屆校友介紹:菩提明燈

第十七屆 
常慧法師

一年級時,師父因健康因素暫住文化館,走在上課的路上就會碰到師父,那年師父的口頭禪是:你要不要出家?我們班幾位在家眾常被問得一楞一楞的,呆在現場不知怎麼回答,只會傻笑。沒想到,到了三年級,碩果僅存的兩位:柔含與明珠,還一再被「關懷」。

也許師父在新生報到時把我們介紹得太仔細了,結果許多學長以為我們是一群「很厲害」的學弟妹,就很「放心」的放暑假去了,把一群「搞不清狀況」的新生留在所裡。還好菩薩賜給了我們「明珠一顆」,開始教會我們許多東西,包括怎樣訂書、買書、選課,也在我們為課業苦惱時,唱歌給我們聽,讓我們感到安慰。
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吧!我們竟敢在最忙最累的一年級上學期辦讀書期辦讀書會!也許是明珠曉以大義吧!為了討論風氣:「增進,借重各人專長促進彼此成長,學習從研究的角度閱讀論文、快速掌握論文重點;培養縝密思考與研判能力;訓練組織、表達能力,從能讀進昇到能寫論文。」

我們真的排定時間,每人找一篇論文報告,並請了許多講評人,如天真法師、國清學長、惠敏法師、杜正民老師等,二週一次的讀書會就這樣堅持了一學期。雖然大家可能忘了自己報告了什麼,過程中也許發生了許多身心、課業的掙扎,但這樣的生命經驗真的是讓自己、也讓別人感動的。還記得第二學期,雖然取消了每人的報告,但卻請來了剛回國的梅迺文學長,為我們的讀書報告講評了一整天。這也算是另類讀書會,而且收獲匪淺!
一年級的生活是多采多姿的,還有「大富翁」的迎新活動設計、師生聯誼的拼圖遊戲、資訊營的成果發表、爬山、聚餐、拜訪老師、用唱歌的梵文考試等等。其中,每一個人其實都經歷了身心的煎熬,尤其是語文、課業的壓力,也曾經讓我們沉默了許久。巧玲選擇回到藝術的世界、明凱說要休息一下、艷雲生病休學,原來一齊進來的十一位,到二年級時,就剩下八位了。

到了二、三年級,大家各忙各的,見面的機會更少了,當然更難得聚在一起了。但是,本班的特色是,一聚在一起時(如開班會),就會有一位「香積」菩薩準備豐盛的一餐。章慧法師宛如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般,在小小的廚房中,竟可以變現出十人的食物,而且簡單、俐落!也讓我們常能以休閒、輕鬆的心情,完成一件又一件的工作與任務。還有善體人意的大常法師,總是靜靜的幫忙善後及做完一切瑣碎的工作。

佛陀有十大弟子,所以菩薩慈悲,到了三年級,送來了二個弟子,圓滿了華嚴世界。沉靜的寺院維護、建築師—育鳴,以及常為法奔波、忙碌的明光法師。兩位男眾的加入,但願可以讓常憂心教內缺乏法門龍象的大法師—顯智法師稍為寬心吧!從一年級開始,顯智法師和師父一樣,常問我們幾位在家同學:你們要不要出家?什麼時候要落髮?也常語重心長的對我們開示體驗佛法的重要性。大法師每學期都會到泰北參加義診,為當地的貧民免費看診。也曾經在一年級的暑假隨廖本聖老師到印度參學兩個月,打下了很深的藏文基礎。三年來,他留下了兩句話:「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 白衣雖有富貴身,不如出家功德勝。」

三年的歲月,雖不長,卻也有一千多個日子,也讓筆者實現從在家走向出家的願望。也許我們已不再有初初踏入中華的心情,也許歲月無情的留下了許多不堪回首的痕跡,也許此去一別難再聚首,也許……然而,曾經有緣相聚,總是多生修來的。共業使我們聚在一班,使我們共同面對、處理、抉擇許多的人、事、物,而必須彼此調整、寬容、接納。對未來,彼此有了各自新的想法、方向,也正整裝待發,告別這一切,邁向另一個旅程。然而,相信不論我們身在何處,三年晴天、風雨走來,多少也點亮了十盞大大小小的明燈,但願這一盞盞明燈,能隨著我們的足跡,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最後,請允許我,代表全班,並藉見瑜師的話,說出我們第十七屆三年來的感言:
感謝三寶,感謝師長,
感謝學長、同學們!
如果這三年來,見瑜(我們)對學術研究有絲亳的概念,
在個人起心動念與行為的觀照修正有絲毫的進展,
對他人能有更大的體貼與關懷,
一切皆要感謝所有人所有成就的因緣。

 

17 Sep 1998